唐山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
筑起城市排水防涝“看不见的防线”
11月15日,在唐山花海北片区园博园东广场,园区工作人员在演示海绵化设施的透水效果。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汤润清 摄
11月15日,唐山市城区最高温度10摄氏度、最低温度1摄氏度。
在唐山市北部横贯东西的朝阳道上,建设路至龙泽路道路翻修提升项目现场施工正酣。
“挖掘机正在开槽,雨水支管今天就能完成安装。”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工程进度,要赶在土层上冻之前完成所有地下管网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800多米的施工路段上,5台挖掘机、2台推土机同时作业,50多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管网工程很关键,而海绵化改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唐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卫华告诉记者,“目前施工的路段,雨水主管已经由原直径1米雨水圆管,更换为3.2米*2.5米的雨水方涵,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将来这段路的人行道也会采用透水铺装的形式,增加雨水渗透能力。”陈卫华说。
据介绍,自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河北首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唐山市聚焦源头减排、城市防汛、水质提升、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谋划了20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覆盖建筑社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7大类型。
位于唐山花海北片区的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会址,是唐山市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示范片区。
“园区建设之初,便融入了海绵设计理念。”唐山花海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马鹏骐介绍,这里建有华北地区最大的透水广场,园区内路面全部采用透水铺装,还建设了旱溪、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不但实现了园区雨水就地消纳,还能承接周边龙华道、唐山动物园等区域客水排入。通过海绵设施净化的雨水,进入园区内湖体调蓄,再用于景观补水、绿化浇灌、道路清洗等,雨水资源利用量在17万吨/年以上。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能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还能整体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构建人水和谐关系。”唐山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树林说,唐山市坚持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城市特色的示范模式。
“就专业角度而言,透水砖、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源头减排海绵措施,主要应对的是中小降雨;应对大到暴雨,要通过管网排放、排涝泵站等进行过程控制;应对可能产生城市内涝的特大暴雨,既要靠河流、湖泊和调蓄设施蓄排并举,又要有扎实稳妥的超标应急系统。”在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驻唐技术咨询专家组高级工程师赵晨辰看来,提升城市洪涝防灾减灾能力,完整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关键,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南湖蓄排能力提升项目就是一项疏引并举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据介绍,南湖是唐山市中心城区西部的雨水排放出路,由桃花潭、龙泉湾、青龙泽等六个湖体组成。作为唐山海绵城市提升改造的综合示范项目之一,南湖先期实施了蓄排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湖体清淤、拓宽泄洪通道、加高堤坝等措施,增强南湖防洪排涝能力。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
“二期工程将对新增的4个泄洪口闸门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在桃花潭泄洪口,南湖景观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明飞指着并列在岸上的三部电动头插板闸门告诉记者,改造后,桃花潭水位到达上限时,闸口会自动打开,水流排入蓄水能力更强的龙泉湾;龙泉湾水位达到峰值后,也会以同样自动开闸的方式将湖水引入青龙泽,最终流入津唐运河。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工的海绵城市项目有100个,在建95个,完成投资约130亿元,其中海绵城市相关投资约13亿元。”王树林说,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唐山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筑起一道城市排水防涝“看不见的防线”。(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汤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