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说起年画不得不提被称为木版年画“活化石”的邢台内丘神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花花绿绿的神码年画,图个吉利,更是一份寄托。1月16日,记者来到内丘县魏家屯村,采访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进军。他用48年守护这份民间艺术,传承神码雕刻和印刷,并与时俱进,创新神码图像种类和生产方式,让木版年画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摞摞神码传递浓浓年味
从邢台市区驱车不到1小时,便赶到内丘魏家屯魏进军家。65岁的农村艺人魏进军,没有过多客套,便带记者来到他家北屋,是一客厅兼卧室的硕大房间。
屋内地上、桌上、茶几上及置物架上,摆满了一摞摞颜色鲜亮的神码。记者注意到,灶神、天地、门神、财神等,每摞都是不同的神码,色彩绚烂而富有美感。
“有百十种呢,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看到记者的疑惑,魏进军解释。随后,他又带记者来到隔壁屋内,其地上和桌上也都码放着各种神码。
“一年的备货,都是在这两个月售出。为方便拿取,神码就摆在地上。”魏进军说,每年腊月,就会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销售季。他几乎每天出门送货,还有人上门取货。
手工年画留下传统味道
“这些神码都是机器印刷品,手工印制的正逐年减少。”魏进军说,机器印制的神码齐整、出货速度快,价格也便宜。因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仅凭人工印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不过,虽然手工印刷质量没那么整齐划一,但更有传统的味道,即便是价格相差很多,还是有不少人慕名寻找订购。
片刻,魏进军提来一个折叠座椅大小的印刷台,摆在桌子上。在印刷台上卡好纸张,根据纸张长短把木版固定好。随后,他右手拿刷子蘸上颜料,在木版上来回刷几遍,翻过来一张纸覆在上面,用擀子来回擀压,一张神码印制完成。蘸墨、刷版、取纸、擀压……一张张图案清晰的神码年画,在他动作娴熟的一连串动作中完成。
“这是单色的小神码,印一遍就完成。”魏进军说,中大神码多数是彩色,即黑黄红绿四色。中大码神码尺寸大,操作难度大,且一个颜色印一遍,一张神码需要印制四遍,因此,手工印制成本高。
在另一间屋内,还放着普通餐桌大小的中大神码的印刷台。
“这些手工印刷台,用得越来越少了。”说着,魏进军来到机器印刷间,屋内放着一台印刷机。“这机器跟印书、印卷子的一样,模板是我自己制作的。”魏进军说,他购买PS版后,把各种神码制作成模板进行批量印刷。机器一天印几千张,手工一天才几百张。
坚守神码艺术48年
魏进军介绍,木版神码在他家已延续十三四代,但具体多少年,他也说不清。耳濡目染中,十多岁的他都能印制小神码。在那个年代,他就是为了能买块肉、挣个零花钱。十七八岁时,他已掌握雕刻木版、手工印刷等工艺,行行在手。
“农忙种地,农闲时雕刻印刷,虽挣不了大钱,小日子还能过。”魏进军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村从事手工神码印制的家庭不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仅靠印制神码,已不足以养家糊口。2000年以后,从事这份手艺的家庭已所剩无几,就在他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次市里民俗文化考察走进他家,又激起了他内心对这份艺术的坚守信念。
“现在,三个儿子都外出打工,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干。”魏进军说,自己喜欢神码年画,还要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他就选择了在家坚守。为适应社会发展,2003年,他第一次购买了印刷机自制模板,实现神码年画的批量印刷。5年后,他对印刷机进行更新,2019年再次购新。
块块木版都是艺术品
“这只是木版的一小部分,还多着呢!”魏进军从里屋拿来两兜神码木版。记者看到,这些木版多为黑色或红色,少数是原木色。带颜色的,是已印刷用过的。仔细查看,每块木版图案清晰、人物形象逼真、线条流畅。
魏进军说,他家印制的百十种神码年画中,多数图像都是老辈传下来的,只有少数是自己创作出来的。“我创作的摩托车神和汽车神木版,都已获得了版权。”魏进军说,时代在发展,神码的种类也要 " 与时俱进 "。还有钟馗和状元两个木版已雕刻完成,正准备申报版权。说到为何会雕刻这两个形象,他说,十年前参加的一次民俗文化活动后,他感觉自己应该再有拿出手的作品。有了这一想法后,他便琢磨雕刻图案,通过网络找灵感,融入神码图像风格,最终,确定了两个木版的人物形象。 “经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雕刻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工完成。”魏进军说,他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多年画作品。
魏进军说,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不时来他们村考察,并在多个城市举办内丘神码艺术展,宣传这项民间年画艺术。同时,他也定期走进学校,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感受神码年画的魅力,传承神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