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学思用贯通 知信行统一|林海书写新答卷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4-01-29 08:11:54
分享:

  塞罕坝机械林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林海书写新答卷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塞罕坝机械林场立足林业工作实际,确定了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等37个调研课题。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工作落实清单和进展台账,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塞罕坝二次创业、推进林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建强一支队伍

  2023年12月26日上午10时,白雪皑皑的塞罕坝,气温低至-26℃。吃过早饭,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消防大队队员尹舰走进健身房,在跑步机上开始5公里跑步训练。

  “每天从早到晚,各种训练安排得满满当当,到晚上累得要散架,而且两三个月回不了一次家是常事。”2年前,尹舰加入大队,大运动量的训练、枯燥乏味的生活,曾让他动了离队的心思。

  目前,林场有7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共有队员110人。“长期以来,消防队伍建设主要围绕森林防灭火工作来开展,造成工作任务面窄、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特别是高火险期一过,安排学习教育的时间短、内容少,影响了队员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纪律观念的提升,较难形成稳定战斗力。”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张建华说。

  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学苦干、能力过硬”的森林消防队伍,对于守护百万亩林海安全至关重要。

  2023年,林场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队长会针对每个人具体情况,开展谈心谈话,让心里的疙瘩及时得以开解。林场老职工也会经常和我们座谈交流,许多感人故事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片林子,爱上了这片林子。”尹舰说,他们还利用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驻防林场的时机,与高水平队伍开展共训共练共学和大比武活动。

  此前,尹舰负重20公斤5公里跑步的成绩在33分左右。“都是年轻小伙子,400米跑道,人家能套我四五圈。”尹舰说,巨大的差距让他无地自容。于是,他坚持每晚自己加练5公里。几个月下来,他的能力突飞猛进:负重5公里跑进了26分以内、单人架设水泵从5分钟缩短至1分31秒……

  改变的不止他一人。全体队员积极参与“党员先锋模范岗”“灭火尖兵示范岗”等活动,加强业务能力学习训练,灭火救援专业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

  “林场的建设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林场在对人才队伍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干部用人导向、构筑人才队伍培养共同体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全场职工苦干实干、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动力。

  ■织密一张安全网

  海拔1900多米的亮兵台望海楼旁,一台三米高可360度旋转的“大喇叭”让塞罕坝人看到了破解雨凇灾害的希望。

  “1977年10月26日至28日,林场遭遇持续3天的冻雨天气。57万亩树木被厚厚的冰凌包裹,20万亩树木被毁,雨凇灾害让十几年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林场科技科科长程顺说,那场灾害如同一块巨石,一直压在塞罕坝人心头。

  雨凇灾害多发生在局部区域,天气预报很难预测。四十多年来,塞罕坝人从未停下寻找打败雨凇良策的脚步。去年年初,林场得知清华大学研究的一种低频强声波发射技术可用于防治雨凇灾害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对接,并启动实施了“塞罕坝机械林场极端气候应急建设项目”。

  “除了大喇叭形状的声波发射器外,还有云雷达、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可发出160多分贝的超强低频声波。”程顺说,通过对林区上空冻雨云层或其移动路径上游连续发射声波,促进过冷雨滴在空中凝固为固态降水,从而达到降低地表发生雨凇概率、减轻雨凇灾害和保护森林的目的。

  去年11月,该项目正式投用。经过多场次试验,效果符合预期,有效半径可达5到10公里,影响范围达70多平方公里。塞罕坝也成为我国首个开展解决雨凇灾害问题专项作业的林场。

  守护林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林场消防车“家族”添了新成员。“此前全是5吨消防水罐车,扑火半径只有1公里,无法承担山高林密等特殊区域的救援任务。”防火办副主任孙文国说,2023年林场成立了30人的以水灭火分队,配备了高压森林消防水泵、高压细水雾灭火机、15吨消防水罐车3台、高压远程森林消防水罐车4辆,在道路沿线新建30套50吨储水罐,扑火半径扩大至10公里。

  目前,林场已建立“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实现了卫星、直升机、无人机、探火雷达、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地面巡护等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火情监控网络。

  ■绘就一张绿色蓝图

  2023年12月26日14时,千层板分场烟子窑营林区头道沟内,施工员丁玉辉踏着30多厘米厚的积雪,向山谷深处走去。步行3公里,来到一片200余亩的陡峭山坡上,只见一棵棵落叶松株距合理、树干挺拔、树形优美。

  “这里沟深、路窄、坡陡,车辆很难进入,就连骡子上坡都发怵,所以栽植30多年,一直没有抚育过。”丁玉辉说,由于林分密度大、枝杈丛生,造成通风透光差、光合作用弱,树木见高不见粗,林下植被稀疏,“我们克服困难,利用一个月时间,对这片林子进行了抚育,有效提升了森林质量。”

  三分造七分管。森林抚育不仅能促进森林的生长发育,还可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升森林的生产力和防火能力。然而,因自然条件限制等因素,林场部分森林存在未开展抚育管理的情况,形成了森林经营盲区。

  2023年5月,林场对森林经营盲区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我们通过深入盲区实地走访、与基层技术员和施工员交流座谈、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找出了影响盲区抚育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党支部书记闫晓林说。

  经调查,塞罕坝尚未完成抚育的面积为110213亩,其中近10万亩因地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无法开展。“我们对可以开展抚育的地块实施了‘盲区清零’工程,计划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抚育技术和设备等手段,向全场范围偏、远、难地块发起冲锋,预计到2030年,实现森林抚育全覆盖。”闫晓林说。

  “一年增高了13厘米。”2023年12月26日15时40分,千层板分场前山一片生长40多年的落叶松林内,营林科科长常伟强认真测量林冠下一米多高的云杉幼苗长势。

  针对大面积人工纯林物种单一、长势下降等弊端,林场通过采取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和树冠下营造云杉、桦树、五角枫等针阔混交模式,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023年,林场8000亩造林地块,首次全部采用混交造林模式。”常伟强说,规划到2040年,全场混交林面积新增24.4万亩,总面积达到49万亩,占比超过40%。

  “调查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安长明说,下一步,林场将大力实施塞罕坝精神铸魂工程、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经济工程、森林草原智慧防灾减灾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进一步激发林场发展活力,推动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生态提质、资源增效。(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关键词:河北,塞罕坝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