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京津冀地区经济规模庞大,相应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也较大,面临着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任务。”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府参事、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会副主委梁英华建议,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绿色化、增加生态碳汇等措施短期内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应大力推进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地质碳汇协同联动。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府参事、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河北省委会副主委梁英华。
梁英华代表介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是降碳的重要手段,指的是从工业、能源生产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二氧化碳,然后将其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加以利用或者长期封存,不让它逃回大气层。那么,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就是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层之中。地质碳汇,主要指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梁英华代表分析认为,河北省钢铁工业从整体上看在碳排放控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炼钢技术无法获得革命性突破、其他降碳手段效率偏低的情况下,CCUS事实上已经成为碳减排的必要技术路线。
梁英华代表分析,目前,地质碳汇实施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虽然河北省二氧化碳封存地质条件适宜,但工程实施周期长。地质封存从选址到施工再到二氧化碳试灌注、监测等,技术要求高、实施环节多、持续周期长。
碳源涉及电力、钢铁、油气等多个行业,分布在京津冀不同行政区域,隶属不同管理部门,面临责权利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难以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大协作大联动。
而且,加装和运行碳捕集设施的成本较高,对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造成较大压力。梁英华代表说,“以煤电行业为例,加装碳捕集设施的燃煤电厂,发电效率会降低20%~30%,发电成本升高约60%。”
如何深化京津冀地质碳汇协同联动?
梁英华代表建议,加强对推进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顶层设计。组织研究制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设立京津冀碳治理协调机构,搭建京津冀地质碳汇技术创新高端平台。
梁英华代表表示,要推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集群化发展,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入,完成京津冀全域(主要是河北省)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调查评价,建成京津冀(河北省)地质碳汇数据平台。
“探索将地质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设立京津冀地质碳汇专项基金。”梁英华代表说,还需探索建立京津冀减污降碳奖励制度,将地质碳汇纳入高碳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