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岑家湾遗址研究取得新突破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3-09 08:54:26
分享: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历史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共同对河北泥河湾岑家湾遗址石器技术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揭示出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Prepared core technology)。这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旧石器研究的重要突破,此项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泥河湾盆地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1984年,河北省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谢飞等人在盆地内发现岑家湾遗址。此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主持了4次发掘。201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补充发掘。该遗址共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动物化石,是泥河湾盆地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除了石核、石片和修理工具等石制品外,该遗址还拼合完成152个石器拼合组,拼合率高达30%,是世界上拼合率最高的早更新世遗址之一。

  在为出土石器“拼拼图”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岑家湾遗址的古人类已经可以生产出具有一定标准的石器产品。若要生产背面相对平坦的薄石片,他们会先进行原料选择、石核台面和剥片面预制等准备;在修理工具时,他们会有意截断薄石片,再进一步制成修尖工具。一系列步骤证明了岑家湾遗址存在欧亚大陆最早的“准备石核技术”。

  裴树文表示,通过遗址中发现的石器技术特征,可以判断岑家湾遗址古人类拥有层级化、标准化和模式化的石器技术,已经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

  “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百万年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裴树文说,围绕盆地内古人类信息的系统研究,将对丰富“东方人类的故乡”科学文化内涵、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起到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综合北京日报、河北日报消息 )

关键词:泥河湾,遗址研究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