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丽钧
主持人语: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亿万经营主体。经营主体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
去年,河北省新登记经营主体144.96万户,同比增长27.82%。其中,新登记企业44.31万户,同比增长23.32%,平均每天净增企业700多户,这些数据透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和活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那么,如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促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来听听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的河北代表委员怎么说。
嘉宾:
范社岭: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
杨伟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
卢庆国: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范社岭。
促进公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范社岭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加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制度性保证,更是提振我国经济发展的“及时雨”。
目前,民营企业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存在许多堵点、断点、弱点和盲点,因此,必须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切实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建议通过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市场制度和规则的标准统一,确保各地区和行业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制度规则一致性。
落实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让所有经营主体在同一标准下竞争。同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立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还是要从融资渠道、供给方式、人才要素、资源保障等方面,针对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发力,形成降低要素成本的合力,让每一个经营主体都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施展拳脚,让他们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杨伟坤。
发展普惠金融,为经营主体添活力
杨伟坤代表: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目前,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覆盖面不断扩大,产品不断丰富,为小微企业、三农等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然而,普惠金融发展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科技应用待加强、风险防控水平待提升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激励,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上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供金融上的支持。
建议银行类金融机构探索开发多元化的、适合不同层次客户的金融产品,针对小微企业,加大对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探索开展农机具、大棚设施等涉农资产抵押贷款,发展重点支持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绿色低碳领域,探索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等。
探索不同机构跨界合作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比如银保合作创新农保贷产品;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提高贷款审批时效;专业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小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等。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
加强研发投入 ,内生动力更强劲
卢庆国代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晨光人的基因,20多年的时间晨光攻克了一大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363项国家专利技术,其中海外专利27项,参与64项标准制修订,包含2项国际标准、31项国家标准。晨光生物成为拥有全球30多家子公司,国内外80多万亩种植基地的高科技型企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我国经济能否形成内生动力的“命门”。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型、服务型企业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进而使企业实现从生产链主导到创新链主导,并实现创新链的全流程整合。
科技进步、产业创新要求企业形成科技创新主导的组织架构,这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规模,更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质量。
建议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重点领域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推进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建设、助力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转型升级等措施,支持经营主体降本减负,提质增效;形成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