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乡村振兴72变 | 寿东村:粮食“种”在画板上

来源: 长城网  
2024-04-09 14:08:36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贾宏博 李佳琦

  高粱成林、玉米作花、绿豆为衣、芝麻成发……这是记者日前走进馆陶县寿东村粮画小镇看到的美妙景象。在这里,心思细巧的匠人“点豆成金”,惯常为食的五谷不再局限于餐桌上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羹,而是变身为墙上一幅幅精彩的画作。

  馆陶县粮画小镇航拍。馆陶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从一粒粮到一幅画

  粮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五谷杂粮和各类植物种子为材料作画。粮食制作者先在纸上勾勒出图形,再用镊子将粮食用胶水一粒粒粘贴在画板上,小小的谷粒在艺术家手中渐渐变成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作。

  寿东村和粮画结缘,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粮画创始人”张海增。张海增原本是馆陶县一位朴实的农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家里晒粮食时,无意间利用粮食在地上简单拼凑了一个图案,这给了他灵光一现:能不能把粮食和美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艺术形式?

  这突现的灵光,改变了张海增的人生,也照亮了曾是省级贫困村寿光村的未来。

  后来,张海增不断尝试和创新,用粮食、草籽、菜籽等原料创作出独具乡村风情的粮食画,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偶尔有人找他来购买作为礼物送人。随着要画的人越来越多,张海增干脆注册了自己的粮艺公司,并在2010年申请了专利。

  一幅幅精美的粮画艺术作品。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张海增和团队成员曾用35种粮食,历时8个月,创作出了大型粮食画《清明上河图》,2012年在美国以6万美金的高价成交;2013年,这幅画再次在美国拍卖时价格飙升至160万元人民币。至此,粮食作画卖高价的消息不胫而走,更是被专业人士誉为“种在地里的粮食,挂在墙上的黄金”。

  2014年,没有资源优势,没有产业基础,苦于致富无门的寿东村,遇到了拿着粮画专利,却没有合适地方办企业的张海增。在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的多次邀请之下,张海增在寿东村建设了一座粮画制作基地,包括粮食画生产线、产品展示大厅等多种功能。基地定期招收村民制作粮画,带动馆陶县从事粮画制作的农户达到300多户,让村民靠制作粮画年人均增收近3万元。

  一次“无中生有”的决策,让祖祖辈辈靠“土里刨食”的寿东村,把粮食“种”在画板上,农民端上“金饭碗”。

  从一幅画到一张张笑脸

  走进这座冀南小镇,青砖小巷曲直交错,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农耕文化自然淳朴,浓郁的原生态气息扑面而来。漫步街头,村里的墙壁上点缀着造型各异的粮食画作,家家院院充盈着别样的农家风情,淡淡的艺术情调跳跃在街巷的每个角落。

  和美乡村建设效果的检验指标是什么?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自是不在话下,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好亦是应有之义,然而粮画小镇给出的答案让人耳目一新。

  “村民们一张张笑脸,就是俺们干工作最好的检验指标。”张付仁说。

  十年来,馆陶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粮画产业,以寿东村为中心,扩大粮画小镇扶贫产业带动能力,按照“产业+美丽乡村”连带建设模式,规划建设了涵盖寿东、寿南、寿北及法寺四个村的粮画社区,划分为乡村旅游核心区、生态休闲农业体验区和世界粮画生产基地3个功能区域,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粮画姑娘”们正在制作粮画。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粮画小镇的景观设计不再纯注重形式,而是紧紧围绕粮食画这一特色主题,在内涵上进行规划设计,营造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乡村农业休闲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

  和美乡村本质上是“乡村”,就要有乡村的特点和风格,就要有鸡鸣狗吠、鸟语花香。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十年来,寿东村的细节品位不断提升,旅游环境、游览配套设施、旅游安全体系、购物管理、特色体验等不断完善,注重建筑设施与景观的整体协调,采用清洁能源的设施设备和环保型材料,实现了绿色文明生态美。

  生态宜居的家园里,随处见到老乡,不必开口,迎接你的自然是一张张和善的笑脸。“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寿东村村民张海丽感慨,“十年前,俺们寿东村还是省级贫困村呢,垃圾沟、土洼路随处可见,我们村民也没啥活干,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去了。”

  如今张海丽华丽转身为一名“粮画姑娘”,自从接触了粮画后,她不仅觉得有趣,而且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年能挣三四万元,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很满足。

  从一张张笑脸到一抹乡愁

  为吸引游客,今年清明假期粮画小镇早早就推出粮画研学、春日踏青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游客慕名而来。来自山东临清市的汪银凤在小巷里一边溜达一边感慨:“每次来都像回到了小时候,像记忆中的故乡。”

  搞新农村建设,提升村容村貌,并不意味着就是进行大拆大建。寿东村在粮画小镇的打造上,更多的做到了因地制宜,在村民原有的生活生产方式上改造提升,做到尊重民意,留住乡愁。

  残垣断壁和老房子成为文化记忆,废弃坑塘成为下沉式休闲场所的宝地,老磨盘、碾子成为独有的乡村景观。做足寿东村自己的特色,就是粮画小镇最好的代言和标签。

  在这里,游客可以是“艺术家”,观展、看画、在粮画作坊里创作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时空旅人”,与穿越了4500年的黑陶文化相逢,触摸遥远的龙山文化。

  粮画小镇干净整洁的街道。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琦 摄

  凭借着粮画小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小镇吸引了不少来自北京宋庄等地的画家,创办油画、漆画、山水画等各类艺术工作室20余个。李秋新、李凤海等多位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粮画大师纷纷入驻小镇,一座艺术家聚集的村落正在逐步形成。

  “可别小瞧我们的粮画小镇,每天都有专职工作人员对路面进行清扫,村里到处溢满艺术气息,过去的老农民,如今多数成了‘艺术家’。”粮画小镇秋实五谷艺术馆馆长、粮画大师李秋新说,这里景色好,空气也新鲜,平时除了搞创作,他也经常教村里的孩子们学一些绘画知识。今年他有一个新想法,想利用大漆制作技艺和五谷融合创新出一种新的粮画风格,实现粮画技艺的新突破。

  如今,粮画小镇已拥有12家粮画公司、30余个特色景点、10家主题民宿、20余种文创产品、近200个商家店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功能日趋完善,年接待游客百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张付仁介绍,下一步,粮画小镇将做大粮画产业,围绕乡村风情提升景区形象,丰富旅游业态,打造研学品牌,争取成为游客心之所向的网红打卡地和热点旅游目的地。

  专家观点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波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波:

  馆陶县粮画小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依托乡村特色资源禀赋,联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安居乐业,实现了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是“千万工程”的河北实践、燕赵样板。

  粮画小镇从农民群众十分关心的村庄环境治理入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各类要素有效集聚提供了重要承载平台。在此基础上,粮画小镇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托乡村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发展以“粮画”加工、手作、展示、体验一体化全链条的乡村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文旅融合,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探索出了一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寿东村,粮画小镇责任编辑: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