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现场评丨群艺馆的“晚高峰”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4-06-24 08:07:05
分享:

  傍晚6点,正值城市交通晚高峰,省群艺馆也迎来了自己的“晚高峰”——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涌了进来。

  年轻人是来上课的。非洲鼓、茶艺、视频剪辑、流行舞……从傍晚6点开始的一个多小时里,他们不去刷剧、逛街、聚餐,而是把自己的夜生活交给了一个悄然兴起的新场景:青年夜校。

  6月上旬,青年夜校第一期开班。不到500个名额,却有近6000人报名,所有课程瞬间“秒空”。其火爆程度,远超省群艺馆副馆长张利龙预料。

  需求,其实一直都在那里。

  张利龙记得,有一年逛商场,透过一家琴行的玻璃窗,看到两位年轻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琴。谈不上多好听,但初学者的投入却赋予琴声别样的动人之处。参与筹备青年夜校的过程中,张利龙总会想起这个场景。在他看来,用优质、普惠、共享的公共文化供给,去满足青年群体多元、升级的精神文化需求,正是青年夜校火爆的深层原因——“供给端和需求端对上了啊!”

  6月6日晚,河北省群艺馆青年夜校的影视作品赏析培训班开课。图为志愿者河北省演艺集团剧目室编剧谷丽洁为学员授课。河北日报记者 蔡晓辉 摄

  青年人想要平价甚至公益的课,群艺馆的夜校学费全免。市场化的技能课、艺术课,动辄一两百元一节,较高的费用门槛,将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拒之门外。而这里的“零学费”,在学员们看来,就像是一个敞开的、大大的怀抱在欢迎自己。

  青年人想学什么,群艺馆就设置相应课程,最大程度贴合青年需求。第一期夜校开了12门课,竟然还有一门脱口秀。这门课,是河北师大的一些同学向馆方提出的。馆方开课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夜校后续几期的课程设置,将会更加突出青年视角,根据青年群体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95后”李璇摇号摇上了现代舞培训班,过上了传说中“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平行生活”。当初约好了一起报名的四五个小伙伴,却没摇上,这让她多少有点遗憾。

  “火爆”“井喷”,这是近期媒体报道各地青年夜校时的常用词。一方面,这说明公共文化机构开办青年夜校做对了,做到了青年心里。另一方面,供不应求的现状,也反映出文化资源某种程度上的供给紧张。从外省经验看,青年夜校要走得远、走得久,不能仅靠公共文化机构,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盘活更多社会资源。(河北日报记者 蔡晓辉

关键词:现场评,群艺馆,青年夜校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