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河北首个!沧州南大港何以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

来源: 长城网  
2024-07-27 14:28:12
分享: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刘洪睿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蔡洪坡

  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新增2个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9项。

  其中,“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参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成为我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什么是世界遗产?

  截至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之前,全球世界遗产总数为1199项,这个数字是动态的,此次世界遗产大会结束后,数字还将更新。

  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爱鸟志愿者在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放飞康复的夜鹭与大麻鳽。新华社发(傅新春 摄)

  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究竟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脱颖而出呢?首先要具备全球突出普遍价值,为此,公约操作指南给出了世界遗产的10项标准,其中针对“自然遗产”的包括自然和物种多样性、自然景色等4项标准,各国申报的项目符合其中任何一条标准,就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可能。

  截至目前,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

  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胜”在哪儿?

  据了解,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扩展的这5处提名地包括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那么,南大港湿地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迁徙期国家一级鸟类白枕鹤。 刘洪睿 摄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位于渤海湾西部,总面积达7500公顷,属于典型的滨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拥有环渤海生态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保护区现有鸟类271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52种。

  前不久,沧州南大港湿地入选河北省首批“鸟类天堂”。

  据了解,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这条迁徙通道由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经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

  南大港湿地就是这条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点。它能入选,和这一关键因素密不可分。

  当然,要想入选,还得靠硬实力,那就是这里生态足够好,能够为迁徙路线上的候鸟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申报世界遗产,南大港湿地很努力

  近年来,南大港湿地在生态修复与保护上下了很大功夫,成效显著。

  2019年年底,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启动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成功恢复了108.8公顷的湿地生态。2023年继续加大投入,推进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退养还湿200公顷、河道疏通15.5千米、改善湿地生境3000公顷,为鸟类提供了更优质的栖息环境。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黑翅长脚鹬群集场景。 刘全胜 摄

  在推动科技与生态保护结合方面,南大港湿地也走在前列。通过搭建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运用AI影像与声纹识别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为湿地保护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提供了科技支撑。

  生态持续向好,赢来了申报底气。在申报工作上,河北省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根据评判要求,做好申报工作。

  自2020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河北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提名地边界,编制申报文本,争取资金支持;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先后开展了保护工程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建设、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等,湿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同时,依托“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介绍湿地保护经验做法,传播爱鸟护鸟理念。

  南大港湿地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充分体现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丰硕成果。不过,这远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期待未来南大港湿地的生态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河北,沧州南大港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