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10时许,衡水市冀州区东羡家庄村村北,滏东排河缓缓流淌,一艘搭载着流速测量仪的黄色小船顺着跨河缆道驶入河中。
“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测量仪)准备就绪。”“蓝牙信号连接成功,开始测量!”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东羡水文站监测员张涛快速走上岸,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一项项进行比对。
别看只是看水位、测流量,张涛却格外仔细,反复校核,确保数字准确无误。“现场监测的数据越精确,水情预报就越精准,对防汛决策部署的参考价值就越大。”张涛说。
东羡水文站是滏东排河、冀码渠进入衡水境内的第一个水文监测站点。入汛以来,张涛和同事吃住在这里,每天对水位、流量、雨量等水文要素进行监测和收集,并将各项数据及时上报。
闸上水位18.53米,闸下水位18.46米,流量19.8立方米每秒……短短10分钟,滏东排河监测断面水文数据已经收集完毕。监测室内,“老水文”高军峰将数据快速整理上传到水情信息中心。
“以前监测设备安装复杂,数据需要人工计算,测算一次至少要一个半小时。现在有了电波流速仪、转子式流速仪、测流无人船等助力,监测时间缩短了,数据也更准了。”高军峰说。
当张涛和同事赶往下一个监测点的时候,一个个前方的水文监测数据,正源源不断地向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水情信息中心汇聚。
据了解,衡水市共设有105个雨量报汛站、12个水文站、42个水位站。如果说这些监测站点是一个个“尖兵”,那么水情信息中心就是“中枢大脑”。
电脑屏幕上,河道水情、雨情、水文站名、水系、河流、水位等情况清晰可见,点开任意监测站点,还可实时看到水位、流量等数据。衡水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永华说,通过这些智能化系统,他们可以实时掌握上下游水势情况,从而精准预测、预报、预警,为防汛提早决策、科学调度赢得先机。(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