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筑业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之路
从建造开始,汇“智”乘“云”聚“能”
■阅读提示
位于保定城东的深圳园,是深、保两地倾力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要素丰富,数智元素集聚。园区全面实现了基于BIM的数字化建造,创新园区级“BIM+CIM”协同应用,积累全过程数字资产。
如今,深圳园7个在建项目均具备数字全场景应用,其中燕华城项目通过BIM技术,节约建造成本643.5万元,缩短施工工期14天,数字赋能效果显著。
汇“智”引领科技创新,乘“云”加速数智奔跑,聚“能”驱动产业发展。
自保定入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建筑业数智化转型驶入“快车道”。该市围绕完善新政策、培育新产业、打造新示范、推广新机制、建设新工厂、聚力新技术、推广新标准、培育新人才等方面,全力推进智能建造工作,努力探索建筑业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转型之路。
强化支撑引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去年以来,保定市持续优化智能建造机制,对全市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和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先后印发《保定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保定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工作实施方案》《保定市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保定市智能建造发展规划(2024—2030年)》等相关政策,有序搭建“1+N”智能建造政策支撑体系。
同时,明确该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总体目标:2023年基本建立智能建造政策支撑体系;2024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2025年智能建造产业集成化、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突破;2035年实现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筑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筑业产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培育场景应用,打造智慧建造聚集区
聚焦智能建造场景应用,保定市以国际医疗基地、主城区城中村改造、清苑职教园区等重要工程为引领,加大数字设计、施工及智慧管理等场景应用,积极推广混凝土整平、砂浆喷涂、地坪研磨等建筑机器人辅助施工。引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投入,构建智慧工地数智化平台,依托智能安全帽、深基坑安全监测、塔机黑匣子等软硬件设备,实现现场人员、安全、质量、环境等数据感知、共享、预警,提升智慧化管理效能。目前,该市已打造21个二星级、三星级智慧工地示范工程。
聚焦优化数字化服务,积极探索智能建造“互联网+服务”工作模式,大力推动保定市智能建造信息管理平台、房屋建筑工程智能审查与监管平台、智慧工地云管理平台和标准化构件“保定族库”等平台研发工作,构建智能建造产业链信息共享和智能建造场景应用全过程数据跟踪。
截至目前,该市智能建造信息管理平台已完成41个智能建造应用项目信息录入,26个设计、生产、施工等产业链企业及115名智能建造人才数据采集。
引导优势聚集,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以智能建造试点工作任务为牵引,保定市加强智能建造研究探索,引导企业联合、优势聚集,打造智造新产业。
通过成立智能建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导本地开发、设计、生产、施工优势企业集约发展;依托深圳园,吸引BIM技术咨询类企业入驻园区,打造数字服务产业基地;对接中建科技集团在高碑店市建立装配式灯塔工厂,引进装配式2.0—4.0系列产品生产;创建喷涂等机器人研发、生产、施工、维保一站式服务基地,加快构建智能建造产业新格局,形成区域发展优势。
为引导本地企业、科研院校加大科技投入和智能建造新场景应用,出台《保定市智能建造骨干企业、示范基地评审指南》,成立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加大智能装备生产研发,推出建筑机器人投入市场应用。目前,该市完成6家智能建造骨干企业、2个智能建造示范基地评审,申报智能建造相关专利、软著及省级以上工法240余项。
坚持“产业+人才”双链条融合发展,以智能建造为方向引领,引导本地龙头企业、河北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推进产教融合,共同发展。2023年以来,保定市先后征集两批100余人智能建造专家库专家,服务试点工作任务,并通过“面对面实操教学+线下考核”模式,对10家企业110余名技术骨干进行BIM技术基础和提升培训,深入推进BIM技术应用。(保定日报记者 邱恩宇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