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踏入张家口这块土地,绿草如茵的坝上草原和鳞次栉比的百米风车交相辉映,在感叹着草原风光秀景如画的同时,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及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自2015年7月获批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优势,推动规模化开发、创新示范、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实质性蜕变,成为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色产业”,我市可再生能源各项新技术不断突破,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新型能源引领转型 绿色发展动力十足
绿电外送
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
秋日,坝上的百米风机随风快速转动,将数千万千瓦时的绿电源源不断送往首都北京、雄安新区。
这些绿电是如何生产的,又是如何送达北京和雄安的呢?
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出台了《新型能源产业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新阶段。吸引了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大唐等发电企业130家,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3393.5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还积极探索创新可再生能源电力送出方式,建成电网送出通道5条,新能源接入能力达到2620万千瓦,比示范区设立之初增长了2.4倍。
2020年6月,创造12项世界第一的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突破300亿千瓦时,约等于820余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提升了张家口新能源外送能力。绿电一部分通过张北柔直工程等通道输送到北京电网,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输送到雄安,累计输送绿电超667亿千瓦时。
绿电外送要归功于绿电交易机制的建立。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充分发挥张家口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富集优势,我市首创“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在全国第一个开展绿电市场化交易,启动至今累计交易电量达90亿千瓦时以上。
“我们将继续加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累计装机将突破4300万千瓦。同时,持续提升绿电输送能力和输出稳定性,扎实推进大同-怀来-天津北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推动胜利-张北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年内投运,进一步提升张雄特高压、张北柔直电网外送能力,让张家口的绿电成为推动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个绿电进京的故事仍在续写。
绿氢应用
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1212辆
乘“氢风”而动,向“新质”而行。清洁、环保、零排碳,氢能离我们有多近?
在张家口街头,一辆辆穿城而过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氢能公司)万全综合能源站首次实现为乘用车加氢;氢燃料电池汽车“心脏”-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就在亿华通实现量产……在发展氢能这条新赛道上,我市“氢”装上阵,从制、储、运、用等环节发力,刷新着一项又一项全省乃至全国第一。
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新“蓝海”,我市强势“入局”建设氢能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制定了《氢能张家口建设规划(2019—2035年)》《张家口市氢能产业跨越行动》等系列政策文件,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是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的具体场景。目前,我市已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成为国内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运行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在河北省率先迈入氢能公交时代。
不仅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我市不断延展氢能产业发展半径,培育和引进亿华通、海珀尔、河北建投、海泰氢能、河北鸿蒙新能源等41家氢能企业,建成投产制氢项目7个、产能达到22吨/天,建成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1212辆,成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71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圆满保障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氢能驱动”成为绿色办奥的生动写照。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和壮大氢能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推广多元化示范应用,目前已形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氢能张家口’已成为全市绿色发展的城市新名片。”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产业
成为我市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市不断培育壮大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做强做优大数据产业,加快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走进张家口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为一家风电企业赶制6.25兆瓦风机。“该基地一期项目具备年产主机300台和90-110米叶片120套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50亿元。”明阳张家口基地总经理刘春华说。
近年来,张家口着力打造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相继引入明阳智能、中科储能等30多家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并吸引了塔筒、光伏组件、储能设备等一批上下游企业落地生根,逐步形成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个产业链条,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支柱。
“在风电产业加速推进中,我市瞄准短板需求找产业,瞄准行业龙头引企业,在项目建设、资源利用、生产要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并成立产业专班,多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地企合作结出丰硕成果。金风科技风机制造、浙江运达风机制造、艾朗叶片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绿色环保的风电产业配套项目在我市落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我市最具影响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绿色能源产业突飞猛进,大数据产业也在快速崛起。
在张北云计算基地阿里数据中心数据机房,一排排服务器整齐排列、高速运转,大量的信息数据在这里汇聚、分流,这是全省率先建成的大数据中心之一。
在怀来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官厅湖大数据产业基地,密集的机房中存放着超大规模的算力集群,客户的关键数据在这里完成传输、分析、存储等一系列操作,然后反馈给网络终端用户。……
如今,大数据等绿色新型产业在我市蓬勃发展,沿着京张高铁进行产业布局,由接壤北京的怀来县,向高铁沿线的宣化区、崇礼区以及坝上地区挺进,张北阿里、秦淮数据等16个数据中心项目在我市建成投产,投入运营服务器157万台,居全省首位。
数读
■装机规模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3393.5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外送通道
建成电网送出通道5条,新能源接入能力达到2620万千瓦,比示范区设立之初增长了2.4倍。
■绿电进京
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突破300亿千瓦时,约等于820余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绿电进雄安
累计输送绿电超667亿千瓦时。
■氢能源汽车
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1212辆,其中投运44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成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氢能企业
培育和引进亿华通、海珀尔、河北建投、海泰氢能、河北鸿蒙新能源等41家氢能企业。
■制氢项目
建成投产制氢项目7个、产能达到22吨/天。
■新能源企业
相继引入明阳智能、中科储能等30多家新能源领域龙头企业,形成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个产业链条。
■运营服务器
张北阿里、秦淮数据等16个数据中心项目在我市建成投产,投入运营服务器157万台,居全省首位。
(记者 王宁 马明明 通讯员 杨坤 苏芮 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