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井陉,山花烂漫,风景正好。
记者驾车沿太行天路前行,只见绵延起伏的山峦中,一个个村落古韵悠然。南障城镇吕家村,便是其中之一。
9月20日拍摄的井陉太行天路。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走过吕家村村口的小石桥,沿青石路拾级而上,用山石修建的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三滴水院、日月楼院、绣楼院、福寿宅……一座座古朴的宅院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我们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像这样以明清古院落为主的完整古建筑,全村共有76处。”站在建于清末民初的福寿宅前,吕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军正给游客讲解村庄历史,“1938年,刘伯承、邓小平就是在这座宅院里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
9月20日拍摄的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作为地处深山的革命老区村,吕家村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过去很少与外界接触,全村常住户不到50户,日子过得紧巴巴。
闭塞,在太行天路修通的那一刻被打破。
在村中一家名为“她的院儿”的民宿小院,民宿经营者白莹莹正招呼游客入住。院内凉亭古典雅致,屋里的家具也古香古色,整体设计古韵十足。
白莹莹告诉记者,2019年太行天路全线贯通后,她就从石家庄来到这里投资办起了民宿。“先租了3个院子‘试水’,经营得不错,后面又陆续租了4个院子。”白莹莹说,“现在每到节假日,我们的客房都会订满,特别受欢迎。”
9月20日,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游客正在村中游览。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如今,村里共运营着21个民宿小院,还有10个小院正在装修,计划明年投用。”吕军说,依靠这些民宿小院,乡亲们也跟着吃上了“旅游饭”。
60岁的村民梁巧梅在“她的院儿”做管家已经两年了。“每月保底工资2100元,再加上其他奖励和补助,月收入能超过3000元。”梁巧梅高兴地说,“真没想到,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
这两年,太行天路上的游客越来越多,吕军一直在琢磨怎样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让村民的日子再上个新台阶。去年6月开始,他免费给游客当起了导游,一边讲吕家村故事,一边了解游客需求。
9月20日,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游客正在村中咖啡馆休息。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随着接待的游客越来越多,吕军对村里发展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最能打动游客的是文化,而红色文化和古村落文化恰恰是吕家村的‘长板’。”
于是,吕家村开始对福寿宅等承载红色历史的院落进行提升改造,并以红色展馆的形式打造红色课堂。“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我们还谋划建设传统文化展馆,以古村落文化为基础,多角度展示井陉古道文化,让来井陉的游客有所得、有所悟、有所留恋。”吕军说。
一条太行天路,串起沿线27个传统古村落,以及多个革命历史遗迹。吕军将眼光瞄向长远,已开始带领村“两委”干部与石家庄的旅行社对接,计划联合太行天路沿线大梁江等古村落,探索打造一条红色文化和古村落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线路,让更多游客走进来、留下来。(河北日报记者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