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头雁来了丨卢彦鸽:让太行婆枣飞出大山

来源: 长城网  
2024-10-30 09:52:58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石鹏飞

  金秋十月,石家庄行唐县九口子乡西玉女村山坡地,弥漫着浓浓的枣香。

  一棵棵枣树被繁茂的枣子压弯了枝头,随着摇动枣树,饱满成熟的枣子“噼里啪啦”掉落在树下。枣园的主人赵东建走在自家的枣树下,细细察看着每一棵树上大枣成熟的情况,间或弯下腰拾一捧掉落地上的枣子。

  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彦鸽(左)来到九口子乡西玉女村,与枣农交流种植及管理技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为啥咱这枣子特别甜?是因为喷了甲壳素有机液体肥,所以糖分和维生素C含量都很高。再就是俺们这里多是片麻岩土壤,富含硒、铁、钙、钠等矿物质,所以枣的营养价值也特别高。”赵东建笑着说,刚刚摘下来的脆枣每斤能卖6至10元,加工后的干枣每斤能卖17至20元。

  “跟着彦鸽干,心里有底儿。俺们不用担心枣卖不出去,也不担心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赵东建、李春霞夫妇俩望着满山坡的红枣树,脸上露出笑意。他介绍,单靠种枣家里平均每年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成,这里承载着他们致富的希望。

  彦鸽是谁?卢彦鸽,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2年,大学毕业后,卢彦鸽毅然放弃就业前景看好的资源勘查工作,加入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放着“正式的工作”不干,跑到农村“种大枣”,卢彦鸽这个好学生,让老师们很不理解。“我是平山人,自小对农业就感兴趣,我觉得选择当农民这个职业从长远看,更适合自己。”卢彦鸽说。

  行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丘陵与华北平原结合地带,红枣种植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这的红枣品种叫婆枣,是比较古老的一个红枣品种,最老的一棵婆枣树,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卢彦鸽介绍,太行婆枣主要分布在河北太行山中段的行唐、阜平、曲阳、唐县,这些地区浅山丘陵地带是太行婆枣的集中产区,硒、铁、钙、钠等矿物质营养成分非常丰富。

  刚到合作社不久,卢彦鸽赶上了外出考察学习的好机会。在河南“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他一下子打开了思路:要想做好红枣“土特产”文章,必须摒弃传统靠天收的老路子;在提升大枣品质的同时,还得琢磨深加工,把大枣“卖出花儿”。

  当时,国内大部分红枣企业都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加工——人工挑选、人工清洗、烤房烘干,既费时又费力,红枣分级混乱。为了红枣加工业的长远发展,卢彦鸽马上购置了一套国内最先进的集清洗、杀菌、烘干为一体的生产线。尤其是烘干环节,采用了单层隧道式微波干燥机,具有热力和生物效应,能在较低温度下杀菌、防霉、干燥,最大限度保存红枣的活性、香味及营养成分。

  在更新设备的基础上,还得回到“根本”——让更多的农户把太行婆枣种得更甜。

  卢彦鸽所在的行唐县几丁质红枣专业合作社,有一个种出好枣的独门绝技——甲壳素有机肥。“甲壳素的化学名称叫几丁质,靠着在海洋动物贝壳、螃蟹壳中提取出的甲壳素粉,加工制成甲壳素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和农药。这是我们合作社的一个专利配方,是2004年开始研发,2006年投入市场的,枣树长在山坡上,用甲壳素有机肥后,枣树能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是一种生态有机的种植模式。”卢彦鸽介绍,凡是用过的枣农都说效果特别好,合作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枣树生长管理过程中,施用甲壳素有机固体肥和液体肥,能够使枣树树叶变大、变绿,增强光合作用,枣子枣味纯正、略带酸口、含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高,枣子的营养也更均衡。不断培育、研发、优化与推广甲壳素红枣,成了卢彦鸽那几年最重要的事

  卢彦鸽研发的两相宜礼盒等新产品。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2022年,卢彦鸽主持编定了覆盖红枣种植、生产、经营全产业链的《标准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手册》,创新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生产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销售。合作社认真筛选出优质枣园和枣农开展合作,指导大家进行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

  枣农最怕枣子丰收了、却卖不上价钱。达到标准的甲壳素红枣,合作社根据分级以高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收购,平均每亩枣树比常规管理的每年能多收入1600多元。

  良好的经济效益、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了山区枣农种植甲壳素红枣的积极性。

  游客来到行唐县九口子乡西玉女村枣园采摘脆枣。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12年间,在卢彦鸽的带领下,合作社发展社员104户。依靠核心技术“甲壳素有机肥培育及其在红枣生产中的应用”,推广红枣绿色生产技术,行唐县甲壳素红枣种植基地由最初的1000亩扩建到5000亩,分布在枣产区的20多个行政村。目前合作社年销售额8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100多户枣农增收。

  卢彦鸽知道,要想在枣产品上获得更多附加值,就必须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实现产品提档升级。在行唐甲壳素红枣、焦枣茶、枣夹核桃等产品的基础上,他先后开发出嘎嘣脆枣圈、枣核心意礼盒、枣核芝恋等系列产品。最近,他又从河北农业大学请来了专家,帮忙研发“枣粉”;就连做工艺品剩下的枣木边角料,他也用来变废为宝,搞起了枣木香菇的特色种植。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直播的兴起发展,卢彦鸽的太行婆枣也抓住了这“泼天的流量”,先后入驻天猫、淘宝、京东、抖音、扶贫832等平台,开辟“太行娃农产品”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电商、网购销售渠道,并与东方甄选等知名平台对接,邀请知名主播带货。通过这些方式,合作社的枣产品飞出太行,飞向全国各地。

  卢彦鸽与他设计的“太行娃”。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2023年,卢彦鸽参加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河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并成功考取河北农业大学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张亮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对太行山婆枣产业振兴路径进行进一步研究。

  今年,卢彦鸽联合了4家红枣合作社成立行唐县婆枣产业协会,建设以“太行婆枣”为主题的文化展厅,专门从事太行婆枣学术研讨、品牌打造、太行婆枣农耕文化挖掘,推进婆枣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在卢彦鸽看来,婆枣大多是初加工产品,用太行农耕文化赋予婆枣历史文化价值,有助于提高其附加值。

  合作社原来的商标是“壳素红”,在卢彦鸽看来不太便于记忆和品牌传播,于是他统一了品牌商标“太行娃”,继续打造“太行婆枣”系列品牌。下一步,他准备筹备申报“农业科技小院”,以“太行婆枣产业振兴”为主题,把论文写在婆枣基地中。

关键词:河北,石家庄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