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廷标:优化产业结构的多重效应与实现路径
优化产业结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产业结构调整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具有多重效应,应从发展基础与面临的新形势出发,创新思路,加快推进。 优化产业结构的多重效应 核心效应: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从理论上讲,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如产业间关联度的提高、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等。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包括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演进。产业结构优化既包括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 从本质属性来看,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一是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供给结构,解决当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二是可以推进产业层次的高新化、高端化,解决当前产业层次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利润过低、难以发展的问题;三是可以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解决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所以,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其实是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关联效应: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一,推动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要求的是在不断转换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而产业结构优化意味着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出;意味着增量投资不再过多用于扩张,而是投向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色产业等领域;意味着追求的目标是结构协调前提下的高质量的增长,而不是粗放型增长。其效应是经济增长不再陡升陡降,经济增长的效益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二,抢抓战略机遇期机遇的重要抓手。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其中最大机遇是市场需求巨大,如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产业需求,进入人均GDP5000美元阶段消费升级带来巨大消费需求,以及外国资金因中国市场巨大而纷纷涌入带来资金供给增加。如何抓住这些市场需求机遇和外资涌入机遇?只有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优化产业、企业和产品结构,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才能真正将现实的市场机遇转换成发展动力。 其三,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意味着推进产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演进,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演进,由一般产品向名牌产品演进,这一过程带来的另一效应是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降低。推进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名牌化发展,必然大大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会大大降低。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化解产业发展与环境约束对立的矛盾,这对我省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优化产业结构的着力点 对我省而言,优化产业结构任务艰巨,要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深入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省特殊省情、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一般规律而提出的。一产抓特色,意味着将本地优势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创新生产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新产品或服务。二产抓提升,意味着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三产抓拓展,意味着适应世界服务业发展新趋势,积极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以及通过创新将传统服务业升级为现代服务业,增加新产业、新产品、新企业、新服务。所以,实施推进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现在要做的是,研究本地、本企业特质和比较优势,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与技术创新趋势,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步伐。 以创新引领产业结构优化。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低成本优势取得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规模扩张,所以产业发展积累了很多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发生了变化,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上升,再依赖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可持续,只有创新才能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创新可以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价值,这是难以复制、能够带来独特优势的核心资源,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这些都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关键是创新不足。制造业尤其是成熟的现代制造业强调创新,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强调技术的领先性。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创新、创造大国,是无法成为现代制造业大国的。所以,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创造大国跨越。 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是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创新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兼并重组构建大企业、大集团,让其承担起组织专业化生产、分配资源、技术创新、引领国际市场竞争等职能。但应注意产业兼并重组要以市场要求为基础,兼并重组的目标在于做强,而不在于做大。二是建立起产业结构自动调整和优化机制。因为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动的,供给结构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自动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也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三是建立信息流动与共享机制。因为单一企业、单一农户都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筛选庞大的市场信息,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当承担起信息服务、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等职能,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集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和我省都出台了一批政策,既有综合性的产业规划、指导意见与政策措施,也有行业性的规划与措施,在加快落实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应针对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与重点,及时出台一批新的政策与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另外,因各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具有互补性、依存性、互动性,出台的产业政策要在三次产业间、各产业内部相协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企业的自主行为,通过市场可以自动调整供求关系,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但因为某些产业、企业的特殊以及特殊的时期,需要政府进行调控,如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性大,企业不愿意进行高风险投资,这时需要政府支持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因受银行规则影响融资的难度较大,需要政府出台专门的政策,等等。所以,要明确政府和市场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在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支持和促进作用。 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首先要明确调整目标,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要考虑产业发展趋势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本地特色,包括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区域定位等。区域特色还要考虑区域的大小和层次,越小的区域其产业特色应更突出,选择的支柱产业应越少。每个县市应有选择地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搞好与相邻区域的分工协作,形成具有各自独特优势基础上的整体优势,产业结构才能优化。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是供给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过程,所以,在现实中更多的是供给方———企业研究如何生产更好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但因为供给结构的调整具有滞后性,需要企业对需求进行研究、分析与预测,及时发现那些潜在需求,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适应需求的新趋势、新变化,使结构调整具有前瞻性。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供给适应需求,也包括供给创造需求。 规划与执行的关系。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和我省制定出台了一批产业规划,这些规划的制定经过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也包含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好的规划与政策只有严格执行落实才能见成效。完善的产业政策一般包括规划、实施、反馈、调整等多个环节。从现实看,在许多方面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不如预期的好,主要就是在执行环节打了折扣。所以,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产业政策、规划的执行与反馈,使好的规划和政策充分发挥作用。 |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