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法院运行“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
3月13日,在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会议室,河北高院执行局局长徐茂明跟省内五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共同提笔,就专线集中查询被执行人账户信息相携签署意向书,河北法院就此拉开编织“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天罗地网”的帷幕。 建设“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 河北高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说,“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是法院依据法律规定,与公安、国土、住建、金融、税务、工商、证券等协助执行单位广泛合作,通过信息系统对接,以网络化方式,实现执行人员在办公室即可对被执行人财产、人身进行查询、控制,具有信息覆盖面广、措施实施高效、操作集中便利、数据安全保密的特点。 目前,河北法院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信息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到银行网点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信息;二是由申请执行人提供被执行人的账户信息;三是通过省法院到人民银行集中查询被执行人的开户情况,再由省法院层层反馈到各级法院。“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运行之后,银行将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法院要求查询的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情况纳入自身的征信数据库,降低其信用指数,未来,这个系统将纳入公安、国土、住建、税务、工商等部门涉被执行人信息以及当事人诉讼信息,银行依托该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财产信用情况。 此次与法院签订意向书的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河北银行、河北省农村信用联社。 长期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课题,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法院与金融机构建设“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旨在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题”。 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 据了解,网络执行查控机制的建设,对于法院来讲,将可以极大地降低执行查控成本、提高执行效率、增强执行威慑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则可以减少现在银行针对法院的查询要求而付出的大量人力和物力等协助执行成本,同时还可避免承担审查法律依据和执行人员资格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也可以充分利用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信贷风险。 河北高院副院长李少平提出,还需建立使被执行人不敢为、不能为的威慑机制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今后将把探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作为执行工作改革的重点,加大对恶意逃债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实现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共享机制,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一步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范围,也将有效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共享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拒绝对其放贷或限制其贷款,从而降低放贷风险。 李少平介绍,对列入名单的失信被执行人实行失信惩戒机制,有关行政机关可以拒绝其行政审批申请,有关单位限制其生活必需之外的高消费支出,切实让失信被执行人受到法律的惩戒;实行负面信息披露机制,适时在一定范围向社会公布,提示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在与其经济往来中注意经营风险,强化威慑作用。(记者 刘岚 通讯员 李霁 吴艳霞) |
关键词:执行,法院,执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