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郝树林:“张呼片”方言研究第一人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3-04-19 07:07:5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张家口尚义县,有一位自称“跛脚野狼毫”的老师,凭着坚强的毅力,撑着残疾的身体,搜集当地及内蒙古地区方言,写下了两部关于方言的著作———《口外方言》、《乌兰察布方言》,成为从地理上讲统称“坝上”地区的目前仅见的晋语———张呼片专著,分别被所在省市档案馆收集。特别是《口外方言》,还获得了河北省第十四届教育、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张家口市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被选入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因此被誉为“张呼片方言研究第一人”。

  初见印象

  对于自己要求很高

  “跛脚野狼毫”的真名叫郝树林。初次见面,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年逾五十的他身着竖条纹衬衫,打着湛蓝色领带,头发刚刚修理过,神清气爽,十分利落。即便如此,他仍不停地用手摸着自己的头发,口中说着:“哎,剪短了,不太文雅……嘿嘿……”细小的动作,让记者觉得郝树林是一个严谨质朴、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郝树林没有专门的书房,书柜放置在卧室,办公地点则设在客厅,电脑和必要的资料整齐地摆放茶几上。记者注意到,为了方便分类及查阅,郝树林将资料本上全部标注号码。而让人吃惊的是,他家中的柜子上,甚至是橱柜上都标着号码,他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写书习惯分类了。

  郝树林说,自己正式搜集和研究张呼片方言已经有十几年了,最初在1999年,他应尚义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帮忙写过《尚义县志》中“方言一章”,因为当时能说方言又懂得国际音标的只有他一人。而后,他在2010年出版《口外方言》、2012年出版《乌兰察布方言》。

  据郝树林介绍,咱们河北的晋语除了张呼片外,还有“邯新(河北邯郸—河南新乡)”片,包括了河北省南部的18个市县。有趣的是,蔚县和山西东北部的广灵归官话区,石家庄市的灵寿、藁城、鹿泉归张呼片。《口外方言》用他老家尚义大阳坡话写成,《乌兰察布方言》用集宁话写成。前者的发音以及遣词造句接近万全和怀安,后者反映的是坝上地区大部说法。

  对郝树林的两部著作,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乔全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其《乌兰察布方言》作序。

  乔全生教授谈起郝树林十分感慨:“一个中学教师,业余搜集、整理一个区域的几千条方言词语,要记音、要释义、要举例,绝非易事。郝树林的两部方言著作真实、准确、全面,有的是老百姓常用的词语,甚至是常挂在嘴边的脏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的虽不常用,但具存史价值。为专家提供研究资料,为后代留存文化遗产。”

  成功原因

  自幼天分,后天努力

  大多数人是这样:会说方言,普通话说不好,会说普通话的,方言又说不好。而土生土长在坝上的郝树林却两种语言都精通,他自称,“自己天生对语言就有敏感性”。

  幼时,郝树林家境贫寒,年仅6岁的他为赚取家用,到县里煤矿去背煤。瘦弱的肩膀不堪重负,压迫神经,如今的跛腿正是当初积劳而成。工作枯燥凄苦,唯一令郝树林高兴的就是每天煤矿上大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尽管年幼的他并不全部能懂播放的内容,可是那些词语却让他感觉有趣。他给记者举例:“比如喇叭里说‘运动’,方言发音对应的是‘云冬’、‘避孕’对应‘备用’、‘戴帽’对应‘呆毛’,‘斗争’对应‘都整’。”这些他过去没听过的话,都让他觉得新鲜有趣,一边背煤一边琢磨,有时候对应的方言特别有意思时,自己还咯咯地笑出声,将苦痛忘却一半。

  后来,国家恢复高考,1979年,他考入了河北师大张家口师资专科班中文专业。“上大学期间,别的同学都说方言,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坚持说了两年普通话。所以现在普通话我也能说,对方言的研究非常有帮助。”

  上学期间,郝树林的英语学得也很好,所以毕业后,被分配到小蒜沟乡中学的他担任了全校的英语教学。英语音标的学习对日后出书标注方言发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告诉记者,汉语拼音只能标出北京话,就连天津话都不能标出,而国际音标标出的方言,不仅中国人能懂,外国人也能懂,只要会国际音标,就都能发出方言的音。

  而这也让他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上个世纪90年代,地方都要写县志。《尚义县志》中要写方言部分,当时县里没有人会国际音标,找到了我,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任务,而且编撰过程中我自行创作了‘口外拼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只要会用国际音标,就会读出口外方言。”

  对于郝树林这一创新,乔全生教授也给予了肯定:“郝树林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土生土长的坝上人,国际音标注音使用十分准确,已达到了专业水平,而他对方言保护的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人敬佩。”

  从那一次尝试中,郝树林得到了启发,也开始了方言的搜集、研究和整理。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方言,地理,档案馆

责任编辑: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