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 脱贫小康齐步走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2013-05-31 08:00:1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

  脱贫小康齐步走

  ——河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中)

  “把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结合起来抓,使贫困地区与全省其他地区一道基本上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省扶贫办干部刘兴武,格外关注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扶贫的论述。

  已在扶贫战线工作十几年的刘兴武说,贫困地区群众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快脱贫步伐,与其他地区同步富裕。然而,当全省各地都在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的时候,贫困县只有“两步并作一步走”,迅速补齐发展“短板”,更上一层楼,才能如期实现小康。

  贫困县“短板”需补齐

  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河北地区生产总值为5312.2亿元,居于全国前列,辽宁省紧随其后,为5296.2亿元。

  然而,由于我省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大大超过辽宁,一人均,就倒过来了。一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6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41元;辽宁这两项数据分别为6498元、4273元。也就是说,辽宁百姓的腰包比我们“鼓”。

  “与其说是人口众多摊薄了总量,还不如说是贫困人口众多产生了差距。”省扶贫办副主任徐阔廷说。

  按国家新扶贫标准,截至2012年年底,我省有农村贫困人口694万,其中扶贫对象462万,占农村户籍人口的9%。

  “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占全省县(市)总数的近一半,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而辽宁则没有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徐阔廷说,我省共有扶贫开发片区县和重点县62个,此外还有涉县、宽城、肃宁等3个“十二五”期间继续扶持的县。补齐贫困县这一“短板”,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农民人均收入,都需上大台阶。

  为让好钢用到刀刃上,就要找准“短板”。为此,我省明确了扶贫攻坚主战场:燕山-太行山片区为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衡水、沧州、邢台和邯郸东部为重点的黑龙港流域为省级连片特困地区,邻近首都的9个重点贫困县及阜平县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

  扶贫攻坚规划随之拟出。2012年,我省制定了燕山-太行山片区、黑龙港流域和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等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同时全面启动了对国家和省3277个重点贫困村的集中扶持工作,逐村编制、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按照规划,我省将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有效整合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源,着力抓好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重点任务,确保5年稳定脱贫。

  致富产业要对路

  如珍珠般镶嵌在绿树葱茏的太行山麓,易县石家统村因大山而钟灵毓秀,也曾为山所困,发展滞后。“原来,村里只有几百亩薄地,而周围的山都是石灰岩,又不适宜种树,收入来源少。石家统是一个‘姑娘往外嫁,媳妇娶不来’的穷山沟。”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泳说。

  现在,该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指着苍茫葱郁的太行山,刘泳充满感情地说:“靠山吃山,致富还得靠它呀。”

  为了“吃山”,十几年来,村民们一趟趟背土上山,覆盖石灰岩种树,硬是利用荒山荒地栽植果树24万多棵,如今果品年产量达50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靠广大的山场发展林果产业,石家统村大步奔上致富路,也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要有致富产业。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近年来,我省扶贫攻坚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在太行山大力发展优质核桃产业带,在黑龙港地区建设富民大菜篮,在燕山山区则培养食用菌产业集群和坝上节水错季蔬菜、开发旅游业等。在此带动下,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一季度,环首都14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4亿元,同比增10.3%。

  重视“娶媳妇”上项目,也不能忽视“养儿子”扶持项目。前不久,我省某县给了一个贫困村68头周转扶贫牛,让村民们通过繁育小牛实现脱贫致富,可后来村里偷偷把这些牛卖了,扶贫项目宣告失败。

  专家认为,与全省其他地区一道基本上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要求贫困县发展步伐要快过全省平均水平。如果项目重“上”轻“扶”,最终“扶”不起来,贫困县就不会有发展后劲。“这就要求我们,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发展富民产业,实现稳定致富。”徐阔廷总结,扶贫产业除了因地制宜外,更要认准方向、选对路子,参照系就是市场,符合市场的项目才能存活,最终成为百姓的“聚宝盆”。

  今年,我省将重点扶持12万个贫困家庭发展增收示范项目,帮助每户至少建成1个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的稳定增收项目,确保农村扶贫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项目都是经过认真调研,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精挑细选的。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一些贫困地区,也能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但仍然受穷。

  剖析原因,徐阔廷认为,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或销售机制不完善等,导致产品卖不出去。石家统村交通便利,且有专业的林果专业合作社负责林果销售和深加工,而地处偏远的许多贫困村,却缺乏这些条件。

  为打通田间地头到市场之间的障碍,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我省计划在燕山—太行山片区,使农村公路建设规模达到1.2万公里,总投资约300亿元。此外,我省还将大力支持贫困县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巩固和完善“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发展模式。

  政策衍生“财”与“才”

  明明知道如何赚钱,可钱偏偏赚不到手。前些年,张家口万全县榆林沟村的贫困农民贺汝宝看准了养猪能致富,却因为筹不到本金,这一想法至今未能实现。

  贺汝宝的烦恼,在贫困地区极具代表性。很多贫困家庭收入低,借不到钱也贷不到款,搞不起增收项目,收入无法提高……望着致富项目,只能一声叹息。

  一段时间以来,在我省贫困地区,越穷越贷不到款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陆续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农民的贷款渠道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

  如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贫困地区,中央和地方政府从没有停止过努力。

  据了解,2013年,中央首批下达我省财政专项资金7.2597亿元,省财政预算安排扶贫投入达13.5亿元。此外,对40个国定贫困县实行了省级分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基数、超收全返、一定四年”的激励性财政体制政策;各市及重点县每年要拿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2%专项用于扶贫开发。

  财政资金是有限的,但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又是无限的,建立片区投入增长机制势在必行。我省明确,2012-2014年每年安排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及阜平县每县5000万财政转移资金,用于支持建立担保平台,撬动信贷资金,加大对群众发展产业增收项目的支持力度。

  此外,我省还深入开展“百企亿元担保”活动,努力扩大小额信贷规模。截至5月初,我省135个县(市)全部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

  除了“财”,贫困地区对“才”的渴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这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动力源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村民们总能将一村一户的致富原因,归结到村干部“有本事”或这家出了“能人”。

  为培养“有本事”、能干事的干部,我省下发《河北省2012-2015年扶贫开发专题培训方案》,将对扶贫重点县党政领导干部、扶贫系统干部、帮扶干部、乡镇和重点村干部,以及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一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为圆农民致富梦,我省今年将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加强对贫困家庭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的适龄青年的技能培训,年内将完成1万个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并实现就业。围绕扶贫产业加强实用技术培训,使有能力的扶贫对象掌握一两项增收致富技术,使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脱贫致富明白人。(记者赵建)

关键词:攻坚战,县域经济,河北

责任编辑: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