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软管缘何卖到3.8万元
一米软管缘何卖到3.8万元 ———创新驱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看景县橡塑产业 编者按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强省必须强县,明确把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城建设作为四大攻坚战之一来部署。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强化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摒弃粗放发展模式,把发展方式真正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本报今日起推出“创新驱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系列报道,强化典型引领,集中展现我省通过创新驱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仅11.8米长,售价高达近45万元!合1米3.8万元。”近日,景县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刚刚下线的最新专利产品———海洋输油漂浮软管,看来并不像其外表那样普通。 同样一米长,普通的高压胶管只能卖几百、几千元,而这种柔性复合胶管却可以卖到数万元。“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研制这款产品,已投入研发费用几百万元,”董事长赵成春说,“利润提高了5倍,柔性复合胶管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支柱产品!” 景县是全国最大的橡塑管生产基地,全国十大胶管生产企业中,6家在景县。全县年产2亿多标米的各类胶管,其中高压胶管1.1亿标米,占全国总产量的40%。近年来,该县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2012年,橡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景县橡塑产业正在经历从“拼成本”到“拼技术”的转变。 开辟海洋用管市场,向行业尖端跨越 经过锦州项目的实践检验,景县河北恒安泰油管有限公司终于拿到了进军海洋用管市场的“入场券”。 日前,他们与中海油签订了2000万元的海洋柔性复合管订单。“这款适应水深300-500米的浅海输油管的成功研发,意味着我们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近日,景县河北恒安泰油管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庆义感慨地说,走到这一步实在不易。“各项检测数据证明,它完全符合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标准,而价格只是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景县橡塑制品产业萌芽于上世纪70年代,随社队企业、村办企业应运而生。起初只是简单的胶管翻新和生产密封件、实心带等。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景县橡塑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企业数量一度达到2000家以上。 “尽管当时橡塑管企业遍地开花,但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由于同质化严重,企业之间各自为阵,大打价格战。”景县工业促进局局长韩仲儒介绍,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全国很多用户一提到景县胶管就摇头,景县几乎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很多企业因此订单减少、利润压薄。 为了跳出低端竞争的泥潭,一些龙头企业开始将目光向高端新领域转移。一个偶然机会,孟庆义听说,海洋柔性复合管早已应用于巴西、地中海地区等,但由于价格昂贵,国内海上石油生产依然采用传统钢管。“海洋柔性复合管具有抵抗大变形、抗腐蚀、安装方便、可回收等传统钢管不具备的优点。”孟庆义认为,随着中国油气资源开发从陆地转向海洋、从浅海转向深海,其对石油开采装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未来海洋柔性复合管必将有一个巨大的市场。 2007年,恒安泰公司走上实现海洋柔性复合管国产化的造“管”之路。然而这虽是一片利益丰厚的蓝海,同时也存在着技术开发的空白。一直以来,海洋柔性复合管研究设计、生产、安装都由国外几家大公司垄断,“技术研发是我们必须要闯过的难关。”孟庆义说。 单靠恒安泰公司自己的研发力量显然无法实现。孟庆义主动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安石油管材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历时5年投入4000万元,先后完成了“锦州9-3W项目海底柔性管”与“锦州25-1南项目改进柔性管(膨胀弯)”的研发、设计、生产,并通过国家石油装备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成功打入新的市场。 借助新技术的突破,从产业低端向高端跃升,在景县并非恒安泰公司一家。河北欧亚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海上平台采油立管、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洋输油漂浮软管等64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6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服务范围扩展到石油、汽车、重型机械、冶金和建筑等新领域,景县橡塑产业含金量大增。 “我们的目标是要逐步实现两个替代,一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替代进口产品,二是研发新型材料向替代金属方面发展。”韩仲儒表示。 恒安泰已经瞄向下一个目标:啃下水深1500-2000米的深海输油管研发“硬骨头”,进一步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高压胶管占据全国市场四成 支撑景县财政收入近三成的橡塑产业,需要的不仅是盛开几朵鲜花,还要根深树壮、枝繁叶茂。“实现产业升级版,成为近年来我们花大力气解决的难题。”韩仲儒说。 因为生产桥涵波纹管新产品,成功延伸产业链条的衡水光辉橡塑有限公司已经尝到甜头。“1至5月销售额增加15%。”公司负责人说,2012年下决心进行产品升级和开发,如今才能顶住传统市场需求下滑的危机,找到新的增长点。“预计今年销售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5%。” 然而,最初真正未雨绸缪、主动创新的企业并不多。“当时企业虽然吃不好,但也基本吃得饱。大部分企业宁愿安于现状,也不愿意去增加投入搞转型升级。”韩仲儒说,当时急得就想,有什么办法把企业创新的动力激发出来呢?“200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到1000万元,设立企业技改补贴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更新装备、进行技改。同时,对达不到技术要求、不按标准生产的企业进行公示。” 有企业打响了第一枪。2007年,宇通公司率先投入3000万元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并第一个利用有芯法生产高压胶管。“传统的无芯法是将压缩空气或低压水充入软管内代替胶芯,内胶层需要先半硫化,然后经冷冻硬化后再进行编织。”董事长赵成春说,有芯法可省去硫化工序,大大简化生产工艺过程,使成品率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增长。“由于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我们很快就成为某大型企业集团的定点厂家。” 榜样的作用与激励政策共同引导企业迈出自主创新的脚步。仅2008年一年,就有26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工艺更新。没有技术,就寻访高校院所找技术;没有人才,则不惜重金请人才。欧亚管业从沈阳第四橡胶厂高薪请来技术专家韩万国,短短几年就先后研发了阻燃耐火胶管、矿用充填复合胶管、高压钢丝编织胶管等10余种新产品、新工艺,每年为公司增加收益数百万元。 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一旦企业的内生创新动力被释放,经济活力便蓬勃四溢。目前,全县80%以上的企业购置了国内先进的密炼设备,60%以上的企业采用了冷喂料工艺,70%以上的企业采用了硬芯编织工艺,橡塑产业整体质量明显提升。(记者王敬照 通讯员孟凡玉 曹立军) |
关键词: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橡塑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