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提“赶考”对全党的三个提醒
7月11日至12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自己联系的河北省调研指导。“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1日下午,习近平在上午到石家庄正定县进行调研之后,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作出这个表示。(新华社7月12日) 习近平到西柏坡重提“进京赶考”,在当前特殊的世情国情党情之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渐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对全体党员干部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 一是提醒全党要时刻保持“赶考”的心态。赶考,必然要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必然要努力发奋,时刻想着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试卷答好;赶考,就要从一笔一划开始,有思路、有规划、有方案、有执行、有检查,争取满分。从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60多年了,这60多年的“赶考”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和60多年前相比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也不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些国家对对我国发展进行遏制的意识和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急需解决。在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如何从包围中突围,如何从困境中解脱,关键是要时刻保持“赶考”的心态,须臾不可放松。 二是提醒全党要时刻坚持“赶考”的举措。所谓“赶考”,就是要时刻怀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虚心接受执政的考验,虚心接受人民的考验,虚心接受历史的检验,跳出历史发展周期率的怪圈,实现人民政权长治久安。落实在行动上,必须有科学的、长远的规划,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举措,必须做到“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落实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便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政绩观、大局观上。长期执政后,环境安逸了,条件改善了,有的人便会不思进取,便会贪图享受,便会心生诸多念想,加上一些有形的无形的诱惑时时在眼前晃动,一些意志薄弱者往往会乱了阵脚,现了原型,丢了形象,忘了身份,结果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方向,甚至丧失了理想信念和应有的价值观,建国以来那么多违纪违法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多的反面教材,教训极为深刻。最为关键的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坚持赶考的举措,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尤其是约束自己的从政行为,坚持为人民服务。 三是提醒全党要像“赶考”一样时时检验自己。试卷做完了,并非就是答对了,对与错,需要检查、检验,首先是自己要对照检查,答对了,人民满意了,就要进一步提升水平,改善做法,让人民更加满意。如果做得有所欠缺,则虚心向人民请教,争取人民的谅解和支持,以小学生的心态努力去改正错误,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犯错误,少犯错误。这就需要有宽广的胸怀,理性对待历史和现实,科学规划将来。延安整风运动为我们开了个好头,十一届三中全会更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等,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的一次体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那样“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检验以前的学习、工作、思想、作风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力争找出问题所在,积极主动认真整改,以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更好的思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西柏坡本身就是一个使人受教育的革命圣地,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第二次到西柏坡,既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的教育和警醒。 |
关键词:习近平,赶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