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小邢村:一个村庄的“农民上楼”实验
2、条条措施应对“农民上楼” “农民上楼不能靠‘赶’,必须把相应的工作做细、做透”,邢荣民说,小邢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办法。 在整体搬迁之前,村上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摸底”,也就是把村民们的种种担心都掌握到。然后根据这些“担心”有的放矢。比如,有村民提出,住在平房里,有个红事白事什么的都很方便,住到楼上怎么办?有的村民提出:人上楼了,我的粮食、农具往哪里放? 这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势必会影响“农民上楼”的效果。为此,小邢村有针对性地开出了“药方”:白事在村上建的祠堂里办,祠堂里设有吊唁厅、骨灰堂和能够容纳六七百人就餐的餐厅。不仅如此,村上还提出厚养薄葬,办白事不许用白布,一切从简,实行火化;喜事设在村民活动中心里,这里有足够大的场地举办庆典;每户配备车库用来存放粮食;建成“农机大院”,地面硬化,划分到户,用来存放农机具……村上原有的养殖户怎么办?这个更好办了,原先这些分散在村庄各处的养殖户现在统一集中起来,村上专门划出养殖区,彻底改变了原先因为养殖而给村容村貌造成的影响…… 不仅如此,小邢村还将村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作放到了重中之重。现在,村上连田间道路都实现了硬化;专门成立了绿化专职队伍,一改过去“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状况,种在田间地头的树就由这块地的所有者负责管理,责任到人。目前已经植树近2万棵,而根据计划,小邢村要植树4万棵;村上还安装了100多盏路灯,每到晚上,村民们纷纷出来参加活动。 3、文化建设提升“精气神” 除了物质层面的建设以外,小邢村还格外重视文化建设。这个小村已经连续10多年举办“村晚”了,他们的节目越来越专业,甚至走上了县里的春节晚会。除此之外,大鼓队、秧歌队等文艺活动团体都很活跃,村上还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在村民们都住上楼以后,有些村民不习惯使用电饼铛、电饭锅等厨具,村上就专门举办了厨艺大赛,让大家在笑声中既学会了使用这些电器,还顺便学了几个“拿手菜”…… 幼儿园、学校在“新村”对面都建起来了。田间沟渠实现了“沟沟通”,旱能浇,涝能排;物业公司一天两次清理垃圾,村上专门设立了填埋场;污水处理方面村上使用了多连体化粪池,做到了彻底地处理…… “农民上楼不是仅仅住到楼房里就算完了,还有好多‘后续工作’需要跟进”。据介绍,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后续工作”,就是全力扭转村民们世代以来形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刚住到楼房里时,有村民习惯性地使用泔水桶,“干的稀的全都有”,这让人家垃圾清运工没法儿处理啊?还有的村民习惯性地扫完地之后把窗户一拉,然后往楼下一倒……这怎么办?小邢村采取的办法是不厌其烦地开会、发放“明白纸”,甚至组织村民们集中“培训”,培训如何使用垃圾袋,如何打包…… 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使得村民们的“精气神”有了明显的改变。邢荣民说,现在要是谁在外面看孩子时孩子想揪花,旁边都会上来人制止:这花不能揪。这也是最让他感到欣喜的地方。 4、“公开”“透明”成“法宝” 都说农村的工作不好干,小邢村是如何做到如今这种地步的呢?邢荣民将“功劳”归结到“公开”“透明”的工作作风,归结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扬民主上。 比如,在旧村整体搬迁前,需要对旧村的平房做评估。这可是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邢村的作法是由全体村民无记名投票选出评估小组成员,然后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培训。之后,由评估小组成员们对村民房屋进行评级,“去掉一个最高级,去掉一个最低级”,然后当场唱票,看这户人家的房子究竟评几级。结果200多套房子两天的时间就评估完了。分房时除了照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住到一楼以外,剩下的抓阄,“土办法有大效果”。 邢荣民说,他们村上一年不知开多少个会。之所以会多,就是发扬民主,让更多人有知情权、发言权,让更多人参与到村上的行动中来。依照他的经验,这样做不但不会“乱”,反而会减小村干部的工作压力,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小邢村将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庄发展的主方向。为此,村上正在谋划建设采摘园、“开心农场”、垂钓园、“农家乐”等,还要搞农家文化大舞台,把小邢村建设成一个充满田园风光的现代旅游基地。 |
关键词:搬迁,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