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钱未必是拜金 甘当一枚“钱串子”
-王国生和他收藏的钱币。 ▲王莽时期的钱币。 喜欢中国历史, 到处搜集各时期钱币 到底如何与钱币结的缘?王国生自己也讲不清楚。起初他家就有几枚古钱币,2003年,他突然有一种触动,翻箱倒柜把它们都找出来,摆在一起。他心里边挺享受,而后就用业余时间,开始钱币搜集。 早期,王国生经常跑棉一立交桥下的古玩市场,或者是南三条附近的古玩城。那时候的铜钱都是论斤卖,25元一斤。他总是要经过一翻挑选,只选自己没有的,一次花几元钱买一些。那时候他挣钱不多,舍不得把工资花在这上面。有一次他在正定的一条古玩街上,淘到了10枚不同时期的钱币,自己特别喜欢,最终以300块钱的价格全部购买下来。那也是比较让他纠结的一次,他回来跟爱人说,“下半年不在这上面花一分钱了。”不过爱人挺支持他。 在钱币收藏之初,用“痴迷”二字评价王国生并不为过。他回忆,当时自己得到一枚很喜欢的钱币,拿在手里反复看,即使是晚上睡觉,也要紧攥在手里。“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是在梦里梦到各种钱币,说梦话都能把自己吵醒。” 王国生喜欢的,除了钱币本身不同风格的制作工艺,还包括钱币中所赋予的历史。他用手中的一枚“英国立人”画面的钱币举例子:在鸦片战争之后,各国列强加强了对当时的清政府的经济侵略。各国通过发行机制的银元,扰乱中国经济。后来这就迫使清政府也开始了机制钱币。 “我手中所收藏的钱币,是中国历史的一种载体。不同时期的钱币,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兴衰。”他收藏的“开元通宝”钱币铸造非常精美。他认为“这体现了唐代开元年间的经济发达程度与铸造水平。” 为学钱币知识, “串联”游走在历史和网络中 王国生收藏钱币主要包括铸造类和机制类两种。其历史跨度从春秋到现在。 为了能提高钱币的鉴赏知识,王国生先后花2000多元购买了不同版本的钱币知识书籍,一有空就看看。“要想有所突破,光有激情不够,必须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他说。 2006年,王国生无意中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一个叫做“钱币天堂”的网站。他说与这个网站接触后,让自己在钱币收藏方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网站上交流的网友来自天南海北,藏友们将钱币藏品互相交流,确实是让人眼界大开。这种交流更有利于专业知识与鉴赏水平的提高。” 随着自己对钱币鉴赏水平的提高,王国生在钱币收藏方面也更跟潮流。2008年,王国生开始玩起了“盒子币”。所谓盒子币,就是经过专业钱币评级公司评定过的钱币。这相当于一个国际认证体系。比如同一种钱币,这个中心会根据磨损、光亮等不同参考标准,对收藏者提供的币种进行分级、定级。认证级别高的,在市场的价位就高一些。当然,辨别真伪是第一条件。 王国生认为,自己算是石家庄钱币收藏圈里比较早玩“盒子币”的一批人。让他感觉比较自豪的是:有一次,他一次性将自己收藏的20枚钱币,寄给了“PCGS”(美国的专业钱币分级服务公司),结果这20枚钱币全部通过了评定认证。这也说明了他收藏选择钱币还是有一定眼光的。 王国生有时也会出售一些手中的钱币,然后用现金去买自己更喜欢的钱币。“收藏还是以藏养藏,不然你就是把房子卖了,也不够往这里面投资的。” 成立社区钱币学社, “授徒”称“师”称“子” 文化本就是触类旁通的,王国生的这个业余爱好如今还作为特长,应用到社区工作中。 王国生是一名社区居委会的书记。今年5月份,他在搞本社区的文化建设时,组织成立了一个“钱币学社”。“钱币本身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载体,钱币学社也算是社区文化建设上的一种新尝试。”他说。 在这个钱币学社中,有钱币展览、有钱币藏友的交流机会、也有小型的钱币讲座。令王国生感到比较受鼓舞的是,学社成立以来,不少社区群众对他展览的钱币都表示了浓厚兴趣,也经常向他咨询不少专业问题。“钱币本身就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他说。 总结十年的钱币收藏之路,王国生感觉收获很大。历史知识丰富、业余生活丰富、还认识不少相同爱好的朋友,“这些还不够吗?对于钱币收藏的兴趣,我会一直持续。”他说。 ●钱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时期的钱币,反应了各历史时期的兴衰。 ●做一件事要想有所突破,光有激情不够,必须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一枚普通的铜钱,到王国生的手上,能给你从头到尾讲出不少道道。因为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王国生开始了钱币收藏。十年光阴,他四处奔走积攒了不少各具特色的钱币,还博阅古今钱币知识。他将这一优势,应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在社区里发起了“钱币学社”,让更多人从中了解钱币文化。 |
关键词:拜金,收藏,钱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