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打造阜平扶贫样本更需宽容与信任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2014-02-16 17:50: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曾专程到贫困对象高达42.8%阜平县“访贫”。习近平告诉当地官员,“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阜平,也因此成为中国扶贫新的地标和样本。中央最新提出的扶贫方式,在此也早有先试。

  总书记的“访贫问苦”和“语重心长”,给处于扶贫攻坚中的阜平提供了强大的推力。作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一个成员,阜平确实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而全社会的关注与聚焦,又使得其扶贫承受着外界的监督与审视,在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之下,其面临的压力如何则可想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在这样的关注度下,阜平扶贫的推进与实施必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扶贫是项系统工程,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在的做法可以“拿来主义”,其间必然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尝试,走一点弯路也自在情理之中。至于对其绩效考核也应当“统筹兼顾”,看到大流与主体,更多的从成效上给予肯定,在结果上加以鼓励。若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显然不是客观公正理性的做法。

  对于一项倍受关注的工作,有质疑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味的“点赞”反倒不正常。不过,网上的一些评论文章看待问题并不全面,并对舆论产生了负面性的影响,不利于阜平扶贫良好环境的营造,甚至形成了一定的地方形象损害,对于贫困老区的群众也会形成情感伤害,这样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以便给阜平扶贫更多舆论上的支持,并成为其攻艰克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推力。

  阜平扶贫处于历史最好的时机,也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上级的嘱托、群众的期待、领导的重视、各方的关切和社会的监督,让阜平扶贫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并成为成为中国扶贫新的地标和样本。一年来,阜平县将压力转为动力,在总书记的看望和重要讲话的鼓舞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应运而上、承势而行、锐意进取,在“扶贫攻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共完成集中连片特困区县乡道改造36.3公里,通自然村公路200公里;解决了105个村、36所学校9.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1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完成前期手续正积极推进;农村低保补贴标准由原来的人均每月补差60元提高到110元。据县直有关部门和群众估算,2013年该县农民通过大枣、板栗等果树改良增收1500万元,通过新增养殖牛羊鸡等增收1280万元,通过蔬菜、中药材种植增收1700万元,通过旅游服务业增收100万元,通过劳动力转移增收3550万元,通过低保扩面提标增收3300万元。以上共计增收1.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85元。2013年阜平县10个村794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其间的付出与艰辛不应被忽视。必须看到,省里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高级别官员到阜平当地挂职,再加上155个派出工作组,17个部委协同推进扶贫攻坚,阜平扶贫是体系性存在,有领导、有班子、有项目、有监督,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各方参与,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一个社会有监督和质疑精神当然可贵,这也是阜平扶贫所需要的强大动力。但质疑不是偏见的表达,监督也要基于理性与宽容,否则就无以构建社会互信,并牵涉到无辜,挫伤扶贫的主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的积极性。阜平扶贫有兼爱才能成为扶贫样本。这就需要全社会给阜平扶贫多一点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点时间。多点理解就是重生条件,多些宽容就是发展机遇,多点时间就是真诚关爱。当然,对阜平如此,对其他老少边穷地方同样重要。

  在时下的信任缺失,价值多元的语境下,保持理性、客观与宽容,给予阜平扶贫工作更多的时间与耐心,给他们更多自由施展的空间,在其不断取得的成绩中看到努力,用掌声和期待,用鼓励和建议助推其进一步向前,无疑于全民性的“精神慰藉”。有人说,阜平的扶贫仍然面对传统难题,这种难题不仅在一域之内,也在更大的价值认同。阜平扶贫所承载的不仅是21万阜平的重托,还要面临着社会转型之下的固有偏见和偏执。

  当然,各种偏见与不正常的现象,也需要阜平各方客观的对待和理性的接受,不妨将其作为外部对阜平扶贫的促进,从做好自身做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实施和推动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以优异的成绩,以崭新的面貌去回应,以实际行动去积极面对,如此才能构建社会信任,并为阜平的建设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此阜平才会从阜平走向全国。(作者 堂吉伟德 ) )

关键词:扶贫,阜平,样本

责任编辑:赵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