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遇“结”待解
-记者观察 让市场带新能源汽车上路 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展缓慢乃至受阻的问题,并非唐山独有。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不足两万辆,与原定在201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差距甚大。 事实上,直到目前,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区域也是最顺利的领域,都集中在公交系统。日前上海提出,到2015年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3000辆。其中,外地品牌车辆不低于30%,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环卫、物流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尽管出台系列政策,但对比2013年-2014年推广约4000辆、2015年推广9000辆左右的年度目标,上海市到今年上半年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也才近2000辆,仅为设定目标的一半。 上海尚且如此,唐山等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有关人员透露,由于公交系统是国有企业,对费用与价格不敏感。为了完成政策目标,公交公司可以不惜成本建设庞大的充电设施,也可以购买价格高昂的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 但问题在于,公交系统对于私人汽车消费领域的影响示范作用有限。忽视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使得本应该由市场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变成依靠行政力量完成的“单边行动”。 唐山市科技局的王晓光认为,从去年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看,我国已经意识到通过行政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并非最佳路径,未来政府或将有意退出,这需要一个过渡,而这个过渡便是示范城市的扩大和补贴的逐渐减少。 新能源汽车推广中遭遇的尴尬也在警示我们,一个地方启动新的消费或发展新兴产业,政府出台政策积极引导无可厚非,但不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让市场去解决市场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就在上个月,我省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展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唐山市工信局副局长李技认为,这份协议更主要的是明确了我省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并不代表阿里巴巴将垄断我省的相关产业。他认为,目前,我省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链上不乏IBM、华为、联通这样的名企,阿里巴巴的加入将助力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但也要遵循市场法则、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将对资源重新洗牌、大浪淘沙,受益的将是我们的产业、我们的经济。” 看来,新能源汽车要更好启动个人消费、激活产业制造,除了政府的政策引导,关键还要靠市场力量来牵引。
|
关键词:新能源,充电站,电动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