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资讯通>>考试

高考报志愿,谁说了算?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王 博 2014-07-30 10:04:1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培育兴趣需从小开始系统进行

  刚刚过去的半个月,在省会某高校招生办工作的于老师接到了很多“求救”电话。

  “园林学和园艺学,报哪个合适?”

  “我孩子考了589分,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有把握?”

  ……

  这样的电话让于老师很苦恼。

  “报志愿首先要以兴趣为导向。”于老师无奈地说,“很多打电话咨询的学生我根本不认识,难道仅靠一个分数就能报志愿?”

  于老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影响人的一生,专业的选择比学校的选择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兴趣,即使学校再好,名气再大,也不应该报。对于绝大多数不清楚自己兴趣所在的学生,于老师建议,不妨利用性格测评软件进行一个测验。

  性格测评软件就是让测试者通过快速回答设定好的题目,来确定自己的性格类型,从而了解哪些职业正好匹配这样的性格。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网络上有很多性格测评软件可以免费使用。

  北京长期从事高考志愿服务的专家梁挺福认为,在报考志愿时,性格测评软件等类似工具可以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其中包括辨别出哪些是孩子的显性兴趣,哪些是隐性兴趣。

  “相对于隐性兴趣而言,显性兴趣就是想当然、表面上喜欢的专业。”梁挺福举例说,当前,很多女生将心理医生当做理想职业,倾向于读心理学,但通过测评发现,不少人的性格较为敏感,情感容易被外界左右,而这恰恰与心理医生所要求的性格素养背道而驰。有的学生对某一专业的爱好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某一学科老师的喜欢,如果没有了外部条件的支撑,爱好就难以持续。

  “据我了解,目前,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北京教学质量较好的几所高中已经将性格测评加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之中。”梁挺福认为,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参考,但仅仅借助工具远远不够。

  “让孩子成为一个学有所长的人,家长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善于发现孩子的隐性兴趣,并能够放下自己的强权意志。”梁挺福举例说,“有一个孩子生长在农村,小时候,每次跟随父母进城赶集,孩子总是喜欢盯着汽车看,坐汽车时,喜欢摸着方向盘假装驾驶员的样子。高中时,他听到发动机的声音就能猜出汽车的排量甚至品牌,家长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报高考志愿时,家长原本倾向土木工程专业,但最终遵循了兴趣第一的原则,让孩子读了车辆工程专业。现在,孩子成为京城一位有名的车辆改装工程师。”

  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有针对性的激发和培养,这本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有人建议,兴趣班不应仅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兴趣培养仍然重要,同时,学校应尽可能多的举办课余活动,将学生的兴趣点尽早激发出来。

  在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尚未实现根本改变的当下,将每一位学生按照同一套模式来培养的利益驱动力越来越强,以上建议就成了“说说而已”。

  “现在的情况是,学校只‘敢’一门心思搞教学,对于其他方面,特别‘胆小’。”刘志梅坦言,“别说是一次春游、一个兴趣培养班,就是一堂课余讲座,学校都不敢、也没有精力去搞。”

  (文中学生姓名应要求均为化名)

关键词:报志愿,高考,上大学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