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科技创新成果专题展开幕在即 京津冀联手探路

来源: 河北日报 作者: 郭 伟 2014-07-31 08:51:25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7月30日,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内,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北戴河专题展河北展区布展工作即将结束。8月1日,专题展将开幕迎宾。刘勋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在行动”、“京津冀协同创新,河北已启程”。

  7月30日,设在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的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北戴河专题展展馆内,河北展区布展工作进入最后调试阶段。8月1日,专题展将在此开幕。展牌上频频亮出的“京津冀”字眼,赋予这场已连续举办四年的创新成果展以崭新活力。

  与往届由科技部和我省两家主办的方式不同,本次专题展由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主办,科技部相关部门、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和秦皇岛市联合承办。展览将从战略部署、地方行动、技术支撑三个角度,展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成功案例。同时举办节能环保暨大气污染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接会,以展示促交易,以推进先进适用成果交易和转移转化。

  “协同创新、应对挑战,京津冀在行动”,专题展的主题词,将这场“老展会”的“新特点”彰显无遗。

  “形式依然是以展为主,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对接互动,才是本次专题展最值得期待的精髓所在。”省科技厅厅长王志欣表示,专题展的各项展示内容均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紧密相关。“协同创新,需要明确三方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和定位,也需要摸索一套切实可行、高效长久的协同机制。”王志欣认为,此次三地携手共举科技盛会,不仅仅是带着既有合作成果展示成就,更是协同联动,在科技创新领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实战式”对接演练。

  协同创新,区域角色定位更明晰

  7月13日,由北京大学等撰写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报告(2014)》对外发布。报告认为,京津冀地区应该从明确功能定位、加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进程、稳妥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提高首都对周边的辐射效应和建立京津冀区域协调机制共六大方面全面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这一报告特别强调,京津冀区域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有专家提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的模型应该是“一中心、两核、三带、多园区”,即形成中心引领、两核驱动、三带辐射、多园支撑和优势互补、对接产业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

  但不管预设模型框架如何,协同创新要真正落地,就必须建设起有效的组织协调体系。

  建立联合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当这些设想多数仍停留于纸面时,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北戴河专题展以独特的展会形式,短短时间内,促成京津冀三地共同思考协同创新的分工与定位,展会中的对接与磨合,显然成为了一次实质性的组织协调与合作。

  京津冀三地展区内,透露出各自对于协同创新的理解,这些展会上释放出的信号,不仅是宣告,更是沟通和对获得认同的期盼。

  北京展区围绕北京和津冀的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易情况这一主线展开,机制协同、产业协同、发展协同三个版块中,展示了包括“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等在内的多项京津冀科技合作案例。

  天津展区则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在行动”为主题。“新一代运载火箭”、“星云计算机”等近年来在天津成长出的高科技成果悉数登台。此前,天津市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和京津冀科技走廊,推动三地协同创新发展。

  “京津冀协同创新,我省将扮演什么角色?可以说,目前我们对自身的功能定位有了更为明晰的把握,而这些内容都将在河北展区中重点体现。”王志欣表示,结合自身特点,对接京津优势和需求,我省将力争成为京津科技创新功能拓展区、京津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区、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合区和科技开放合作新高地。

  科技部则在展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未来时提出,推动京津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和全国转型发展新引擎,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际交往中心和对外重要开放门户。

 [1] [2] 下一页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