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封张琼的求助信,这个外表柔弱、平时说话永远和风细雨的年轻母亲,被命运裹挟着不得不变得胆大而坚强。她每天在网络上更新微博,在各个可能被关注的网站发求助信息,微信,QQ,同行群,同乡群,公益群,微公益,可以尝试的都尝试了,甚至“工程试验检测群”这样的业务讨论群,她也发了。知道希望渺茫,但她依然每天如故,因为如果什么不做,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工程检测群”的群主叫“二刚”,是个工程师。7月22日记者在网上采访了这位被张琼称为“大师哥”的群主。据“二刚”讲,那天张琼忽然在群里发了这样的求助信,大家都认为是骗子——这里又不是慈善机构。“二刚”开始也不信,因为毕竟现在骗子实在是太多了。后来,他尝试着往张琼的单位打了电话,核实了信息,才开始动员群里的人帮助他。
虽然有人质疑这种在网上狂轰滥炸式的求助方式,但实际上,这对不幸的夫妻从没有中止过通过官方和正规慈善机构寻求帮助的努力,只是收效甚微。他们曾下载了二十多页的各种慈善机构和爱心救助组织及各种公益基金的资料,四处发放申请,比如有一项专门针对白血病患儿的基金,但是要排队申请,拿到那几万元的补贴,要等一年以后了,而孩子的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恶化,会非常危险。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了救助小峥嵘的队伍。虽然还有缺口,但已经募集到的资金已经让这对年轻的夫妇长出了一口气:起码孩子目前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了,至于以后持续不断的高昂费用,再想办法吧。在张琼的家里,记者看到茶几上放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了捐款者的姓名、时间、数额,在这些数据的最前面,有这样一行字:“只要去走,就会有路。”
目睹孩子一次次治疗的痛苦,面对未来无法预见的庞大开支,已经辞去工作全身心照顾孩子的田世伟夫妇也有过非常沮丧和失落的时候,但是从未想到过放弃。
“曾经有人劝过我,说不然就算了,你们这么年轻,再生一个嘛。可是,怎么可以!孩子还有救,只是钱的问题,如果我们就这样把他放弃了,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田世伟说,他从小就是个特别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因为不想像父辈们一样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不想一辈子蜷缩在大山深处,连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所以他才定下宏愿: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成就一番事业!他如愿以偿了,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他又找到满意的工作,当然,最令他感到满意和自豪的是,娶了张琼这样秀外慧中的好女人。
如今,他立下了一个对他来说更加重要和伟大的理想:让孩子好好地活下去!
他说,人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没有别的办法,面对它,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也许是唯一的出路。他至今仍念念不忘勤劳的父亲:当年家里穷,为了供他上学,父亲既是村里的兽医,又兼着屠夫的职能——每年春节前,父亲要帮别人杀200头猪,这样就能挣到2000元钱。他讲这番话时,亦是充满了自豪,在他眼里,掌握着牲畜生杀大权的父亲就是当地的能人、强者,因为他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也许是骨子里渗透着土家父亲的勤劳、毅力和顽强,这个年轻人在人生的灾难面前才会显示出如此的冷静和智慧。除了在网上呼救,积极筹备治疗费用,家里的生活开支亦是节俭之至:田世伟那头看起来还蛮时尚的头发造型,亦是出自老婆大人的手笔;为了照顾孩子,张琼的母亲也从老家来到燕郊,孩子在住院期间,他们每天的饭菜都是自己在家做好,带到医院,从不在医院买,亦是为了省钱。如今的田世伟,这个当年土家村寨唯一走出来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更高的规划,救活儿子,就是他今生最大的梦想。
田世伟对记者感慨:通过孩子的病,他对于生死有了新的认识;通过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他的心灵亦受到感染和洗涤。因为经历了苦痛和无助,才更加知道雪中送炭的珍贵。为了感恩,为了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田世伟夫妇及他们两家共13名亲属签署了死后捐献器官的协议。他们说,以后亦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尽力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因为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他说,如果孩子治好了,他想回到老家恩施,不仅因为那里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还因为那里闭塞和落后,他们这些文化人也许还有用武之地。
“有信心吗?”记者问。
田世伟用力地挥舞了一下拳头,微笑而坚定地说:“有!”
话音未落,旁边的张琼却已是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