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保定>>保定

南水北调进入保定 将助白洋淀解渴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刘珍妮 2014-08-27 09:54: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河北中部的保定,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成一个扇形堆积体,在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水流逐渐汇集,形成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被赋予“华北之肾”的美名。然而,由于近年华北地区的干旱,白洋淀因缺水而一度“肾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初期,“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曾作为配套工程被提出。今年,中线工程完工后将输水送冀,这对于当地水利部门是个“利好消息”。保定市水利部门表示,南水北调会为城市带来充足的水量,从而置换出一些水源,给白洋淀的生态补水计划带来更多的调配空间。

  8月16日夜里,闪电划过保定安新县上空,屋前,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洋淀水域,跨过沿岸70多米宽的航道,就是田晓青承包的2000多亩的鱼塘。连续的闷热天一直让他的野生鱼忍受着缺氧,当雨滴落在水面上时,田晓青和他的鱼儿一样,舒了口气。

  大田庄是白洋淀中南部的水区村,不到5000人的村民中,有近一百户人家和田晓青一样靠养鱼为生。水,是他们的活路,也是“华北之肾”白洋淀的活路。

  “水多了,怕;水少了,更怕”

  当村支书之前,田晓青就是大田庄有名的水产养殖户。8年的养殖生涯,田晓青并非一帆风顺,淀水的多寡牵绊着他的产业兴衰。如今,他更是知道,这也关系着靠水生活的水区村民的命运。“白洋淀的养鱼户,水多了,怕;水少了,更怕。”

  2006年,田晓青从外地回乡决定搞养殖,“没经验,光凭着一股子干劲和大投入,一下往鱼塘里撒了200多吨饵料。”

  投好“肥料”等着丰收的田晓青却被汛期涨水“击蒙了”,“连续下了几天雨,水一下涨了1米,没过了拦鱼的网,鱼扑溜扑溜冲走了大半。”田晓青傻眼了,近百万元的饵料跟着打了水漂。

  比起丰水期,田晓青和所有白洋淀村民一样,更怕干旱,“现在还生活在白洋淀的人,依旧保留着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出行、养鱼、割苇子,都得有水才行。”

  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几近中断。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保定,白洋淀,解渴

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