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生优先 托起百姓幸福梦
靶心常向疾苦处——把钱用在刀刃上,回应群众“最关切” 大至生态环境、城乡面貌,小至一衣一食、柴米油盐,民生所向千头万绪。民生为靶,靶心何在? 对于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唐荣斌一家来说,拥有一辆小型农用车都还只是奢望。小康,是唐荣斌和阜平县所有贫困群众祖祖辈辈热盼的梦想。2012年12月30日,自家略显低矮的小屋里,心怀小康梦的唐荣斌无比激动地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手。“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点燃了乡亲们向贫困宣战的热情。 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群众最关切之处、保障最薄弱之处、困难最集中之处,正是民生靶心所向。 “确保实现3年稳定脱贫、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我省向唐荣斌和所有阜平县贫困群众许诺了“脱贫时间表”。一场举全省之力展开的新时期扶贫攻坚战也就此打响。 财政资金有限,就更应用在刀刃上。为帮助全省困难群众早日脱贫,我省出政策、聚资金,努力实现精准扶贫。2013年,全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44元,比上年增长16.5%,100万贫困群众摘掉穷帽。 越是群众呼声高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是涉及直接利益的敏感问题,就越是关乎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多年来,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处入手,我省教育、医疗、住房等一批“最解渴”的民生工程迎难而上,大刀阔斧推进实施。 “一场大病,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住院花了30万元还要多。”今年59岁的灵寿县塔上镇许家村村民许生军不幸患病,令人欣慰的是,新农合和大病补偿两项医疗保障最终为他补偿了超过57%的医疗费用。从2003年开展新农合试点,我省农民参合率已达98.5%,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病有所医初步实现。今年11月底前,我省省级新农合定点医院将开设新农合即时结报窗口,实现全省即时结算。 “这么漂亮的学校,真是太棒了。”今年秋季新学期伊始,平山县蛟潭庄镇黄家沟村女孩梁秀清顺利走出大山,来到县城新学校入学,包括她在内,石家庄市实施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已成功转移安置深山区的孩子们外出读书4.2万人。贫困、边远,不再是孩子们求学路上的障碍。2013年,我省共安排各级各类财政性专项资助资金27.9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2.3万人,通过“免、助、补、奖、贷”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全省各类教育资助全覆盖。 数字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婴儿死亡率高达200‰,如今,这一数字降为14.9‰。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总人口中80%以上为文盲半文盲,如今,我省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乡低保不断推进,青年创业引领计划等就业行动及时跟进,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人人尽保,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保障性安居工程接连实施……多少昨天大事难事的一筹莫展,尽化今日喜事盈门的幸福笑脸。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65周年,民生,百姓幸福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