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县寺皇甫村:科技改变村民生活
金秋时节,在涞水县寺皇甫村,山上红枣、核桃、柿子等果实压满枝头,农户家里的丝瓜、南瓜、豆角等蔬菜果实累累。 “这里的瓜果长得可真好啊!”记者感叹。“我们的绿色有机肥好啊。”村民刘秀芝说着,把记者拉到她家院角处的厕所旁:“你看,这是我们改造后的双瓮式水冲厕所,不但干净、卫生,而且粪便经过它发酵、净化后变成有机肥料水。用这种肥浇灌后的瓜果长得特别好,还没有农药残留。” 运用科技手段改变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是寺皇甫村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的一大亮点。据统计,目前该村已经有60户完成双瓮式水冲厕所改造,占该村总户数的40%,预计10月底全村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这种厕所。 事实上,除改造厕所外,寺皇甫村在取暖、照明、用水、用电等方面还引进了不少新科技。 9月下旬,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往年,这个村的玉米秸秆几乎全部会被扔掉。今年,这个村的玉米秸秆却成了宝贝。正在收割玉米的村民曹裕禄告诉我们:“今年冬天我家要用秸秆燃烧炉取暖,令人发愁堆放的玉米、大豆等秸秆终于变废为宝了。”该村党支部书记曹春友说,县农业局已经为村里引进了50套秸秆燃烧炉,今年入冬前能安装到户。三四亩的秸秆就能保证一户普通农家一冬的取暖,不但节省了买煤的钱,还降低了大气污染。 村民曹春福正在家里准备进行屋顶改造。“这个屋顶可不简单,马上就要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套设备价值七八万呢。”曹春福说,“屋顶改造完成后,房子就‘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了,冬天防寒,夏天隔热;不但用电有保证,富余的电量还能挣钱。” 原来,曹春福家要在屋顶安装上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设备安装好后每天能发电20多千瓦时,每千瓦时国家补助2毛钱,除自己用电外,剩余的电进入国家电网,每年能收入7500多元。”曹春福告诉记者,“购买发电设备的费用全由英利集团承担。现在,他们的技术人员已经制定好方案,就等着安装呢。” 科技在给寺皇甫村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习惯。曹春友介绍,村里街道上安装了8盏太阳能灯,公园里安装了4盏太阳能灯。“这种太阳能LED灯,每天只要2个小时的阳光照射,就能保证夜间照明。现在,天儿一暗下来,路灯就亮了。吃完晚饭的村民们不再窝在家里,而是走出家门在街上聊天、下棋、跳舞、唱歌、健身,村里的气氛比起以前活跃多了。” “可不是嘛!过去晚上大街上没什么人,现在一到点儿,村里新建的广场上大鼓会、旱船会、竹板舞、扇子舞就起来了。”60多岁的退休教师李秀萍说,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形成和谐、幸福、互爱互敬、与人为善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关键词:农村面貌,新农村,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