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

探寻“开国第一城”石家庄的历史印迹

http://www.hebei.com.cn 2014-11-27 09:22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大佛寺旁的新中国高等教育摇篮

  与千年古寺——正定大佛寺一墙之隔的解放军256医院,院落广阔、绿茵繁茂。因为有三处百年古建分布其中,愈发显得清幽静谧。

  很少人知道,66年前,这里曾经是解放区最高学府——华北大学的校园,汇集了一大批当时最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和万余名青年学子。尽管这所大学只在正定存在了一年多,却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孕育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名校。

  王律介绍,为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为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干部,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解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新校校址定在正定县城。“史料显示,当时是周恩来亲自给‘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写信,邀其担任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欣然应允;毛泽东则为华北大学题写了校名。”

  走进256医院的院子,可以看到一栋西洋教堂样式建筑。建筑正门两侧各有一块铭牌,分别是“华北大学旧址”和“中国人民大学正定教育基地”。“华北大学旧址”的铭牌上介绍说,1948年8月24日至27日,华北大学在此举行开学典礼。王律告诉记者,这里曾是华北大学的礼堂,刘少奇曾在这里讲过课,吴玉章的70岁寿辰也是在此举办,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等都曾前来祝寿。

  除了这栋教堂式建筑,华北大学旧址建筑群还包括东边的“栖贤楼”和东南的“神父楼”。“栖贤楼”是一栋白色的西洋风格二层小楼,一楼走廊有5个门拱,正中挂着“栖贤楼”的匾额。王律介绍,艾青、丁玲等著名人士都曾在此居住、办公,丁玲的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是在这里修改完成的。而“神父楼”是一长排二层楼,悬挂的铭牌显示这里当年曾做过华北大学的学生宿舍。

  在“栖贤楼”前面的草地上,还有一口古井,旁边石碑上写着“御井”两字。王律介绍,这里紧邻隆兴寺,康乾时期皇帝南巡过正定均驻跸于此。咸丰年间,主持正定教区的法籍主教见行宫空寂冷落,便向清政府租借此地,没想到竟得御批赏赐,行宫变身改建成了教堂。而这些百年历史的教堂建筑,在新中国成立前又成了解放区的最高学府、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中心所在地。

  据了解,当年的华北大学以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二部为教育学院,三部为文艺学院,四部为研究部;两院分别是工学院和农学院。“以一部政治训练班毕业人数最多,该校培养的19000余名学员中,绝大部分都出自该部。原因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各个岗位上急需具有一定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的干部,因此往往是三四个月速成班。”王律说。

  1949年3月,华北大学各部分开始迁入北京,后又在正定设立分校。同时,根据国家教育发展需要,华北大学各部院或发展成为新型的独立院校,或和别的单位合并组建成新的院校,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华北大学有承续关系的著名大学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关键词:开国第一城,历史印记,新中国

责任编辑:王培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