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业汇票助推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业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商业汇票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融资工具,在支持、服务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将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特性为一身的专业特性,为区域内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服务,有效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本文重点探讨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大环境下,如何抓住经济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商业汇票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金融业带来的促进作用 (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内涵 京津冀一体化最早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其中外来人口1750万。 2014年初,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中国东部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外的第三个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群。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启动并落地实施。 根据规划,北京将保持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四个中心地位,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主要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是中国新一轮城市资源平衡与扩容的进程,更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世界高度、角逐世界资本的新蓝海,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增长点。 (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金融发展创造了良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落地为区域经济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六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这不仅给房地产、建材、交运、环保等方面带来确定性投资机会,也给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信用市场、票据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推进和发展,各类市场主体对信贷资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等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高效率配置提出了新的需求,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融合、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京津冀三省市的现状看,北京市金融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北京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和支持能力远超天津市和河北省。京津冀地区资金分布极端不平衡.区域资金回报率和成本差异也十分显著。地区分治的银行业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金融资本的快速流动,削弱了金融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输血”功能。 对此,京津冀在深化金融合作方面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开展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鼓励双方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为两地重点合作项目和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广泛金融支持;共同推动在区域要素市场、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统一征信体系建设、金融信息共享、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2013年5月,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分别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河北省金融办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也签署了京冀区域金融合作协议,提出京冀两地要围绕要素市场、科技金融创新、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等九个方面开展金融合作。津冀两地共同设立了天交所渤海股权交易中心,大力推动了河北省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股权交易,有效拓宽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基本达成共识,拟在京津冀交汇处探索设立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实验区内试行金融活动同城化,推进票据交换同城化、生活缴费便利化,探索扩大跨区域投融资渠道。 可以预见,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将给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机会,特别是在城市基础建设、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交通物流、科技通信等领域,有利于发挥金融合力,更大程度支持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将积极推动票据市场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电子票据等新兴业务的发展。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中信息、信用、物流、资金等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要素逐渐活跃,将推动区域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给票据互联网平台、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的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商业汇票具有助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天然优势和发展潜力 (一)商业汇票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 票据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支付、融资工具,在促进商品流通、服务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而巨大作用。流传至今,票据仍然在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从票据的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代表商业权利的凭证,如发票、提单、保险单、仓单等;狭义的票据是指支付金钱为目的的证券。而本文所指的票据属于狭义概念,仅指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票据融资是指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对于一般经济实体而言,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等不同途径,实现支付结算、融通资金,促进双方交易。由于票据融资本身的特点,在解决一般经济实体短期资金融通问题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票据融资简便灵活。经济实体在筹集资金时可以不受其规模的限制,若需资金周转,可以持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办理贴现业务,利用贴现所得资金用于生产来产生更大的收益。 二是票据融资可以提升经济实体的信用度。经济实体通过签发票据用于支付结算、贴现融资等活动,按时支付到期票款,就能不断增强其在市场中信用,进而有利于发展。 三是票据融资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与同期限的银行贷款相比,票据融资的成本要低得多,票据市场的融资成本根据市场的供求而波动,利率要比同期银行贷款低。经济实体通过票据融资能有效降低其融资成本。 因此,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商业汇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为企业的融资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以支持实体经济助推区域经济金融市场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的商业汇票市场发展存在的潜力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转贴现规模不断扩大,对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量达到22.1万亿,占GDP总值的34.72%;全国商业汇票贴现量60.7万亿,占GDP总值的95.37%。 从总体发展看,京津冀三个省市2014年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量为2.44万亿,占GDP总值的36.6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商业汇票贴现量4.81万亿,占GDP总值的72.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同时,这三个省市2014年票据发展指数平均值为2290,略高于该指数全国平均值(1985),但与该指数排在全国前三位的江苏(7167)、广东(6437)、山东(5108)差距较为明显,说明京津冀地区作为我部的重要经济带之一,整体票据市场尤其是票据贴现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省市情况看,京津冀三个省市之间的票据市场发展不相均衡。其中,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量在当地GDP占比最高为天津,达到58.53%,北京、河北两个省市比天津分别低出29和28个百比点,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出3和2个百分点。而商业汇票贴现量在当地GDP占比中北京以131%的比例遥遥领先,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天津、河北的占比远远落后于北京和全国平均水平。可见,京津冀地区的票据市场发展进度不一,在加强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推动整体发展上仍然存在较大空间,助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从市场结构来看,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三个省市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余额在商业汇票贴现额的占比为6.57%,低于全国占比8.41%;贴现发生额占比为4.25%,也低于全国占比7.67%。尤其河北地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占比仅为3.71%,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市。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其在助推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作用有待发挥。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电子化票据发展不快,自2009年10月央行投产上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至2013年末,京津冀三个省市电子商业汇票累计承兑笔数9.18万笔,金额3156亿元,仅占全国总量的8.1%、9.22%,电子票据作为解决地域障碍,提高业务效率的有效载体,对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具有良好的推动力和发展潜力。 三、发挥商业汇票助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功能作用 实现京津冀三地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顶层设计,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其中,在金融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商业汇票据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特性,明确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方向,创造良好的商业汇票据业务发展环境,有效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一)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商业汇票业务应用 1、充分认识商业汇票业务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无疑会吸引大量的金融资源。但大量资金的投放给企业融资带来便利,但同时也会引发局部流动性泛滥,抬高资源价格,降低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企业成本。因此,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内的实体经济要充实认识到商业汇票业务的重要性,利用商业汇票进行日常的支付、结算,根据需要可利用商业汇票据进行融资,甚至进行投资。这一方面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减少货币资金的大量使用,有效防范局部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与此同时,企业通过使用商业汇票不断增加其商业信用,不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为我国信用环境的建设做出贡献。 2、找准商业汇票据业务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切入点。商业汇票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的非常成熟的投融资工具在实体经济中应用广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明确了三地发展的主要目标,商业汇票应在实际应用中应积极介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总部经济、创新经济等热点、行业,通过推动商业汇票进在贸易链、产业链、企业集团中的应用,促进商品流通,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重点突破,明确票据业务发展方向 1、大力推动“互联网+”票据业务发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推动互联网+票据业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在区域内积极推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减少纸质票据使用比例,有效防范纸质票据在使用中常常存在的各种风险,提高票据使用效益和效益。其次,搭建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平台,融资互联网技术,实现票据交易电子化。第三,把握区域一体化中政策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票据业务创新,并在区域试点应用,实现先发优势。 2、重点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商业承兑汇票在一国市场中的发展程度是成熟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商业承兑汇票据业务在推动我国信用环境建设方面承载着独特的作用。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中,商业承兑汇票据在市场中占比小,难以发挥其促进社会信用、服务商品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一些规模较大、经营效益良好、管理规范的大中型企业可以积极尝试商业承兑汇票据的应用,通过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支付、融资,既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又能不断积累商业信用,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服务社会发展。 (三)完善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票据市场发展 1、建立区域票据交易中心。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不仅在于票据的签发、支付、结算、融资、投资,更重要的是票据业务的参与各方能通过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实现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因此,建立区域票据交易中心是发展商业汇票业务、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发展的必然选项。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选择票据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票据交易中心,通过交易中心,实现票据融资、投资的便利化,票据业务信息的透明化,市场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票据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资源进行有效互动与交流,有效促进区域票据业务发展。 2、搭建区域票据信息平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票据市场发展,有必要搭建区域票据业务信息平台,克服区域障碍,消除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效率及效益的损失。通过建立京津冀票据信息平台,提供包括客户、业务、产品、风险及其价格等全方位信息,满足市场对“京津冀”区域票据市场信息需求,为票据市场的不同参与主体提供先进的票据信息服务,为促进京津冀区域票据市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制定政策配套支持措施。为商业汇票业务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一是出台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汇票,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对于按时支付到期票据款项的企业给予税费减免,对支持商业承兑汇票融资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倾斜,支持企业进行票据业务创新;二是建立惩罚制度,对于无故拒绝支付、拖延支付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禁止其进行票据市场,提高其融资成本。 |
关键词:商业汇票,助推,京津冀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