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官员:京津冀协同进程将加快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 京津冀区域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45%;常住人口一亿多人,地区生产总值5万多亿,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最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京津冀区域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京津冀各市应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冀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 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不断寻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层次 京津冀各地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未来发挥持久优势的根本所在。要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要求,确定每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和产品,确定重点产业在不同城市的主攻方向。目前京津冀产业合作主要以垂直型分工为主,即以一个或多个工业产品为核心建立相应的与之互补、依附性强的产业合作,这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的主要方式。未来应着力推动这种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并存过渡,并进而向以水平分工为主转变。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为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向适宜地区集中,要在现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积极引导形成若干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探索多种集群发展模式。应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确定这一区域的重点发展轴线,确定产业发展区域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构筑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 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京津冀区域具有围绕生产服务的研发和销售服务的巨大优势,在区域合作中应打造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完整化价值链条。京津要加快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京津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区域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壮大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区域制造业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提高京津冀参与世界产业竞争的能力。 |
关键词:发改委,京津冀,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