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京津冀生活咋改变
未来,住在京津冀生活咋改变?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乔晓春等多位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猜想。 空气 “阅兵蓝”越来越多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污染防治是主要诉求,目前已经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对区域空气质量进行达标管理,明确了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治理目标。 在这过程中,北京将与周边的天津、石家庄等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实施空间用途管控,对pm2.5年均浓度等主要污染物划定大气环境红线,相信会对空气污染治理起到关键作用。 服务 买早点、请保洁仍很方便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北京对周边的最大的辐射就是服务业的辐射。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乔晓春认为,与北京的常住人口相适应的,必然有一定比例的服务人口。因此,如卖早点的、保洁等服务业并不会萎缩。 房价 二三环房价不再飞涨 中国房地产协会原副会长朱中一认为,房价本身就是地段,过去在北京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而未来伴随北京周边建设多个卫星城,各卫星城如果能“自给自足”,人们不再职住分离,那么就可以从容地选择距离各自工作单位近、房价又相对便宜点的郊区。 朱中一说,卫星城房子可能被炒热,但价钱不会高到离谱。中年人多数已经在城区有房;有刚需的年轻人本身经济实力适合郊区买房,因此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教育 名校不再高不可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整个城市被重新打散,其中就包括教育投入,因此传统名校的资源势必会被引导到周边区域,名校不再高不可攀。但名校、老学校还有一些文化遗产是不可移动的,比如老的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所在地)一栋老楼都可能是遗迹,这时就要注意照顾原来的传统,避免忽略文化价值和共同记忆。 市内交通 各枢纽之间搭建轨道交通 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表示,过去北京中心城用不到10%的面积承载了70%的城市功能。未来疏解之后,几个机场之间、长途枢纽之间,可能会像在日本东京一样,都是靠轨道交通连接起来,人们穿梭在地下,既方便又快捷。 市外交通 去卫星城坐市郊铁路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未来通过建设周边几个功能性微中心疏解这种压力,那么从北京城前往微中心就会效仿欧美国家,建设1小时抵达、大容量、高速化、一站式、低票价的市郊铁路。 |
关键词:京津冀,生活,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