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物养殖大户张耕耘:用汗水泪水走出成功
张耕耘,男,大专文化程度,1968年1月生于昌黎县城郊区邢庄村,现任邢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他靠自强不息闯出了一条艰苦创业路。古人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珍稀动物养殖大户的张耕耘正是按着古人的说法,一路坎坷走来,用汗水泪水走出了今天的成功。 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上世纪80年代,邢庄村的大部分青年都在重复着祖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简单农业劳作,当时血气方刚的张耕耘内心是不甘的、不服的,他想走出这亘古不变的圈子,他想换个活法儿,于是他带着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钱和一门开车的手艺走出了这个熟悉的村庄。刚刚走向社会的张耕耘胆怯、稚嫩,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走南闯北摸爬滚打这几年,他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也慢慢琢磨出了一些新门道儿。1998年,全国农村养殖蔚然成风,成了全国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和主战场,在政府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扶持农村养殖户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张耕耘咋也呆不住了,脑子里萌发了回家乡搞肉鸡养殖的念头,张耕耘把外地的养殖技术带到了老家,建起了养鸡场,不到一年他就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因此他也成为了远近文明的致富能手。 非典无情风雨兼程 2003年,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了中国大地,非典,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词汇也在邢庄这个小村庄里产生了不小的波动,由于形势所迫,家禽的销量一落千丈,张耕耘的养鸡场也受到了重创,一夜之间他把养鸡场的鸡销毁的销毁处理的处理了,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国家有难了,不能给国家添麻烦。”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又变回了穷小子。熟悉张耕耘的人都知道,他从小顽皮倔强,骨子里有一股闯劲儿,非典过去之后,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这时的张耕耘可没安静下来,他勤于学习,有一股闯劲,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他一有空闲就认真分析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及相关法律政策,增强自己的胆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藏獒—--这个高原上的霸王。他又开始琢磨起了珍稀动物养殖这一行当,起初,家人朋友都很反对,藏獒生性凶猛危险不说,它属于高原动物,我们这个沿海城市根本不具备养殖条件,更何况经历了非典之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容许他再冒险了,面对种种困难,他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这是他从小的一贯脾气,就凭借着他这股犟脾气解决了所有存在的问题。(一)为了解决资金,他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奔波,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他贷了30万元贷款,不足部分,又投诚了许多亲戚朋友,共借贷了50多万元,两项合计共筹集80余万元资金,基本解决了资金问题。为了充分掌握藏獒养殖技术及其市场前景发展情况,他不辞辛劳,驱车碾转跑了西藏、山东、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几十个藏獒养殖基地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调研工作,学习和论证了当时养殖的技术、市场供求信息,较全面地掌握了藏獒养殖技术。独到的眼光高超的养殖技术使得他的藏獒近几年来不断卖出高价,2014年3月,张耕耘的獒园更是以1800万价格成交了两条藏獒,刷新了800万的历史纪录,成为了珍稀动物养殖创业能手。 辛勤耕耘造福百姓 张耕耘自己富了,并没有忘记乡亲,邢庄村邢启明,年过八旬,常年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生活困难,张耕耘一有空就会去家里看望他,给他送去生活必需品,陪老人聊天,让老人安心养病,安度晚年。村里还有一些群众,生活负担重,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在张耕耘的技术、资金帮助下,他们开始养藏獒,经过多年的帮扶,好多村民摆脱了贫困面貌,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他还积极带动本村和周边村民,加入珍稀动物养殖行列中来,不仅传授他们技术,还无偿为他们提供资金,不仅带动了本村人致了富,还带动了其他村村民300多人。致富不忘乡亲和国家,他每年为国家上缴税金上万元,还为公益事业出资捐助,村里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主动帮忙,修路运输,出钱出物,从不计较。2009年以来,张耕耘带领的邢庄村党支部多次被省、市、县、工委评选为“先进党支部”、“标杆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12年张耕耘个人被昌黎县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党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综上述殊荣,都是张耕耘带领邢庄全体村民,经过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所获得的。他们决心在成绩面前,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本村和本地区的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再创佳绩,在今后的发展中争创区域经济腾飞的领头雁。 |
关键词:张耕耘,珍稀动物,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