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津龙公司探秘:规模发展高收益生态循环正当时
河北津龙公司农业产业循环园循环经济示意图。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津龙社区建设规划图。长城网 赵晓慧 摄 董事长贾连海向记者和客商介绍公司的奶、肉牛养殖情况。长城网 赵晓慧 摄 长城网衡水6月8日电(郑连池 记者 赵晓慧)始建于1998年的河北津龙公司是一家集农业种植、饲料生产、畜牧养殖、食品加工、沼气发电“五位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发展,致力于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规模化经营让老百姓从中受益 “天气预报说今天下午有雨,之前收割的麦子都在露天晾晒呢,得赶紧收起来。”记者见到贾兰红时,这个52岁的农家汉子刚从麦地里回来。说明来由后,他告诉记者,1995年时就将自家的10.5亩地全部流转给了津龙公司,之后自己和老伴儿就在公司打工。 “主要负责种植板块,包括大田作物的玉米和小麦,此外还有特色种植。”在贾兰红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在未流转土地之前,他和老伴儿每年种粮收入在3万元左右,除去成本,净利为1万余元。土地流转后,两夫妻每年不仅可以拿到10500元的土地租赁费用,还可另外获得一笔不小的“工资”。 “我每月的工资1800元,老伴儿1200,一年的收益就是36000元。不仅如此,公司还帮助员工解决吃饭问题,我们又减少了一笔不小的开支。”采访过程中,贾兰红告诉记者,受益于津龙公司的土地流转,贾吕村80%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小轿车。而他,也于今年初购置了一辆价值9万元的新轿车。 和贾兰红一样,龙华镇翟刘庄村的翟红也是土地流转的直接受益者。 “以前家里有10亩地,每年忙死忙活的也就收入万把块钱。土地流转后,我每年打工净赚2万元。”作为津龙公司的员工之一,翟红的工资是按日结算的,日均50元,算上加班,她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 “这些钱完全可以支付家里平时的开支了。”翟红的丈夫在一家企业做焊工,每月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现在这笔钱已经作为家庭的“固定资金”存了起来。 据悉,在保障农民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津龙公司于2006年开始大范围土地流转,与农户签订了长期稳定的租赁合同,打破了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成方连片发展种植产业,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大发展。目前,公司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1万亩,涉及两个乡镇13个村2000多农户,种植粮食及蔬菜18000亩,牧草3000亩。 |
关键词:津龙,生态养殖,发展循环,生态循环,循环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