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用科研为运动员撑起保护伞
2006年退役时已经顺利在成都体育学院毕业的陈琳最大的愿望就是做教练,没有人会想到习惯了在赛场上奔跑的陈琳能静下来搞体育科研包括她自己。“当初就是一心想着做教练,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帮河北多培养一些队员。”外表有些瘦小柔弱的陈琳说话时很坚定。“不过,当时我的教练权衡再三后建议我去做科研。” 于是,机缘巧合下,陈琳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且一待就是十年。十年中,从体育科研是什么工作都不懂到“精通此道”凭借的就是运动员时养成不服输的性格和坚强的毅力,而这份执着的背后,又有着多少的辛酸和汗水。 “问”题女孩赢得尊重 作为河北省一名400米栏运动员,陈琳对运动训练太熟悉了,然而,说起与竞技体育密切相关的体育科研她就一头雾水了。她清楚的记得十年前刚到省体科所上班时的情景,“拿着一本满是数字的书在那看,具体内容讲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不知道。”这种感受对她来讲完全就是一种煎熬,而比更加难以忍受的是原先每天习惯跑跳她突然静下来研究“学问”,那种枯燥和强烈的反差不是用言语能形容的。 而她当运动员时培养出来的不服输的性格,此时帮了她大忙。“正是这种性格让我慢慢的坚持坐在那并逐渐习惯。” 克服了第一关,接下来就是弄清楚自己看的这些书到底有什么用,方法就是问。问同事、问老师、问专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只要认为对方会解答自己的疑惑,陈琳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久后,熟悉她的人都会和她开玩笑称她是“问题女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磨嘴皮子的功夫,她终于从一个“门外汉”跨入了科研的大门。她勤奋好学的劲头为自己赢得了接触更深层次学问的机会。“2008年左右,承担了国家一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曲棍球青少年基础训练研究)的研究工作。” 凭借着一股子不要命的劲头,在两年的时间里陈琳和同事们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并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可,还因此获得了去国家队培训的机会。 来到了新环境,陈琳又开始拾起嘴皮子功夫——不停的问。以至于后来,每一位前来讲课的国内、国际专家,最先记住的就是陈琳,而且他们在培训结束后都会和陈琳说同一句话——“只要有问题,你随时可以联系我。”她的精神也感动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领导,特批她可以参加任何培训,甚至只有“国家队正式人员”才能参加的培训也对她敞开了大门。 不凡的表现也为河北争得了机会,只要有培训,都会有人在第一时间通知她希望河北派人参加。陈琳用不懈的努力为自己和河北赢得了认可和尊重。 创造奇迹折服教练 体育科研理论实践与竞技体育发展之间存在着先天的矛盾,想让一个项目的主教练信任体育科研人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甚至一些知名专家都很难做到。陈琳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但她清楚,要想让教练相信自己,就得用实际行动让教练感受到体育科研确实能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帮助。 陈琳首先从每天的运动员生理生化监控等方面着手,积极与教练沟通并详细的记录分析运动员的各项指标,进而写出与众不同的测试评论供教练员参考。正是这个细心的举措,让陈琳在不久后和教练之间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也就有了后来真正让她“声名鹊起”的特殊经历。 辽宁全运会前,曹硕耻骨骨裂,当时已经从事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陈琳接手了曹硕的康复治疗。但是在制定相应康复计划时,查遍了书、搜遍了网、问遍了专家的陈琳得到了同一个信息,“之前从没有运动员遇到过这种情况。” 陈琳一边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康复计划,一边每天用最笨的方法检验康复效果,不久后,效果开始显现,但是,在陈琳看来进度还是有些慢。陈琳着急了,边修改训练计划,边开始四处查询,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 陈琳急的吃不下睡不好,走路、吃饭甚至做梦时都是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琳遇到了一位国外康复训练专家,急忙拿出自己的康复计划给他看,并得到了对方肯定,陈琳又提出希望对方能给些建议,专家考虑再三后说“你的计划很完美,如果非要给个建议的话,可以考虑加入呼吸训练。”这个方法她清楚,但是没有具体用过所以不敢贸然使用,这次得到国外专家的肯定和建议,陈琳决定试试,并在回来后马上付诸实施。 两个月后,从陈琳的康复中心走出来曹硕马不停蹄的参加了在印度举行的一次国际赛,并跳出了16.88米获得了冠军。这一跳虽然不是曹硕的最好成绩,但着实震惊了教练。而后,曹硕在全运会夺金,捍卫了河北在男子三级跳远上的荣誉。 这一表现彻底征服了教练,因为,她不仅延续了曹硕的运动生涯,更难能可贵的是填补了国内竞技运动伤病恢复史上的一项空白。 所学所能贡献河北 由于工作,陈琳经常到处跑而无暇顾及家人。对此,陈琳的心情非常矛盾,“想着多陪陪家人,又想着趁着年轻多学些东西,多见些世面,以便将来更好的为我们河北运动员服务。” 不过,她也没想到自己这一“跑”就是8年。8年中,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老公自己一人在扛着,陈琳的老公却毫无怨言,“她的工作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在别的方面尽量不让她分心,长时间不在一起说不想是假话,不过为了让她将来不后悔,我做这些也是应该的。” 朴实的话语让陈琳感到非常温暖,不过,她还是决定有机会的话,能在省体科所多待段时间,更加充分的利用体能训练中心,把所学尽快应用于实践,让运动员享受到最好、最专业的体育科研训练成果。谈起这些,陈琳的眼睛又亮了起来。“我们现在有一批有知识、有干劲、又年轻的体育科研人才,大家都非常渴望将自己的所学更多的运用到实践中,我相信,我们能为我们的队员撑起一把保护伞,让他们尽量避免受到伤病的困扰,从而不断超越自己,为河北争光。” 记者手记 当运动员在赛场上赢得鲜花和掌声时,我们也应该想到其背后默默奉献的那些体育科研人员。她们不仅承担着为运动员保驾护航的角色,有时还承担着保姆、心理辅导师等“分外”的工作。而作为其中的一员,陈琳的概念里只有职责所在,没有分内分外。 在国家队承担河北三级跳远运动员体能训练任务时,陈琳完成本职工作后,还“兼任”着为运动员按摩、调配营养食品等事情,队员对她有了依赖感,她也把自己当队员时的感受与他们分享,帮助他们度过训练“难”关。她认为自己是河北培养出来的体育科研人员,只要是为河北队员服务,就应该责无旁贷。为此,她拒绝了国家队的邀请,理由很简单,“因为在那里不能专职服务河北队员”。 人物小传 陈琳,出生于1981年,在1995年成为河北省田径队400米栏运动员, 2006年底退役后进入河北省体育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期间,从事了运动员选材、理疗、科研下队服务工作。2011年3月省体育科研所成立了体能训练中心,陈琳开始从事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工作。在2013年至今的整个保障期间中,她全力保障了河北三级跳远运动员曹硕、河北跳远运动员唐功臣以良好的竞技状态进行训练,帮助曹硕在2013年全运会夺冠,并成就了我省选手在全运男子三级跳项目上四连冠的霸业;帮助唐功臣跳远成绩由8.03提高到8.09米,并入选2015年世界锦标赛集训名单。 |
关键词:科研,运动员,保护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