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用价格杠杆撬动农业节水——河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两年间

来源: 河北日报  赵红梅
2018-04-03 07:49:04
分享:

  我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占全省总用水量的七成。针对全省水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意见实施两年了,成效如何?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灌溉用水“定额管理,超用加价”,由大水漫灌转为科学灌溉

  春灌时节,成安县的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虽然现在灌溉用水有定额,超过定额每立方米加收0.1元,但实际上我用水少了,浇地还省了钱呢。”成安县长巷营村村民郭春新说,原来浇地用土渠,现在用上了节水管道,只要一刷卡,水就到了地头,今春浇地水费比以前省了几十元。

  成安县是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亩产量都在500公斤以上。产量不低,但耗水也不少。前几年浇地每亩灌溉费用平均六七十元,超过全国32元的亩均水平。

  “过去一到灌溉时节,就扒开口子漫灌,土垄沟跑水漏水现象严重。如果离井远,好长时间水才能到田里,农民心里着急,常常因为争水、抢水引发纠纷。”郭春新坦言。

  “节水是农业的根本出路。”省水利厅农水处负责人介绍,我省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让每一立方米水发挥最大效益,关键是要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为此,2014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河北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并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区先行。首先明晰水权,在试点灌区,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作物用水定额、种植结构等,确定用水总量指标,再将指标细分到用水协会、农户等主体,颁发用水权证。农业用水户的水权额度,按承包的耕地面积和亩均耕地可分配水量核定,亩均耕地可分配水量按县域内农业可分配水量平均分配。

  2016年,我省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农业用水户在水权额度内用水按平价水收费,定额之内少用水有奖励,超过水权定额用水按高价水收费。

  这一被称作“超用加价”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在我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地区广泛推广。去年5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区63个试点县(市、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已全部落地,水价改革实施面积突破1250万亩,涉及392个乡镇2831个村。

  目前,全省115个试点县(市、区)全部编制完成农业水价改革实施方案。其中101个县(市、区)采用了“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农业水价改革模式,试点县(市、区)地表水灌区全部落实了“终端水价”制度。

  为减少农民灌溉费用,我省井灌区机井大部分安装了IC卡计量设备,农民刷卡即可浇地。同时,各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田间节水管道,节水管道直通到每户的田间地头。各地还加快颁发水权证,鼓励农户采取节约灌溉用水技术。总体上算账,农民灌溉费用不增反减。

  成安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实行“定额管理,超用加价”后,农民浇地由原来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科学灌溉,亩次灌水量平均下降10立方米左右,浇地成本明显下降。

  ●精准计量,补贴到位,亩均用水降低20%

  如何让农业水价改革得到农民认可?我省通过探索建立精准测量和节水奖励机制,保护农民节水积极性,促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一精”,就是完善供水计量设施,精确计量用水,杜绝用水“短斤少两”。

  近年来,我省抓住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的机遇,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在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区安装农业灌溉取水计量设施4.72万多套。其中,地表水5523套,地下水41681套,新建2951个非农取用水户计量监测点4716处,自动在线计量覆盖率得到全面提升。实施以斗口计量为准,供水量、用水量更加透明。

  春耕之际,深州市清辉头村的麦田迎来了石津灌区渠水,麦苗得到了适时灌溉。省石津灌区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石津灌区推行终端水价用水管理模式,按照省里统一标准明确亩均用水价格,对连接农田的支、斗、农渠完善了计量设施,每亩地用水实现了精确计量。

  “过去用水计量不到地头,用了多少水也不知道。现在水量标尺建到了地头,推行斗口计量,我们用水都得精打细算了。”一位正在浇地的灌区农户说。

  “一补”,就是让节水补贴精准到位。

  2015年10月,我省印发《农业水价改革及奖补办法》,建立起农业水价精准补贴和节奖超罚制度。2016年10月22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我省对《农业水价改革及奖补办法》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

  我省节水补贴资金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补贴标准根据定额内用水价格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确定。同时,完善节水奖励机制,在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节水量对实施节水的规模经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给予奖励。

  经测算,在我省实施农业水价改革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区试点灌区,亩均灌溉用水平均降低20%左右。

  ●水价改革推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种地效益

  实施以水价杠杆撬动节水的机制,对农业更大的影响逐步体现。

  种植结构在变。去年,景县农民曹风行把种植传统小麦调整成节水优质新品种。“用水少了,但产量高了,一亩地能增收200元。”曹风行高兴地说。

  管理方式在变。元氏县水务局水利服务中心主任许哲肖介绍,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用、没人管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水价改革后,元氏县成立了155个村级用水者协会、10个乡级用水者协会、1个县级用水者协会,承担着小型水利设施和田间渠道的日常管护,从而延长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水效率,节约了水资源,农民省心又省钱。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邱县、成安、海兴等县构建了专业灌溉服务公司、基层水利服务站、用水者协会、单井负责人“四位一体”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泊头市建立了“水利110”服务队伍。试点区115个县(市、区)注册了农民用水者合作组织,所属各乡镇、村建立了相应管理组织,基层专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生产方式在变,节水新技术涌入田间。日前,在石家庄藁城区杜村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棚内,一颗颗圣女果红得喜人。靠一部手机,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三个蔬菜大棚。工作人员介绍,在手机上设定自动灌溉程序,到时间自动启动,每次灌溉5分钟。用智能化滴灌,能节水20%、节肥30%,更重要的是,种出来的蔬菜安全放心,农民的收益更高了。

关键词:农业,水价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