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秦皇岛市以旅游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旅游+”的融合带动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旅游产品提档升级,不断推进旅游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步伐。
秦皇岛市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市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议事协调、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督办问责制度,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综合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旅游委员会,山海关等5个县区相继成立文化和旅游委员会(局),全市上下联动的旅游管理体系初步完善。同时,在全省率先成立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等机构。在全市国有景区实行“三权分离”改革,组建旅发委、景区管委会,对国有景区进行公司制改革,实现市场化运营。
先后出台《秦皇岛市旅游产业用地项目规划修改与调整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办法,将旅游用地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和年度计划,为旅游业发展预留空间。探索研究建立规划区外旅游项目的规划审批办法,预留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用地指标。市财政每年专项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资金1亿元设立秦皇岛绿科碣石(赛伯乐)基金,投入资金1.8亿元设立蓝天基金,重点对康养产业、旅游、电商、智能制造、新能源环保等项目进行投资。
先后编制《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多数县区编制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域旅游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创新重点旅游项目落地审批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秦皇岛港是中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海运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秦皇岛市积极谋划建设国际旅游港,实现百年大港转型发展。北戴河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旅游包机航线17条,通航国际、国内21个城市,打造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网络。在区域内交通方面,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9225公里,通往景区、度假区、主要乡村旅游点均为县级以上公路。旅游客运班车、城市公交延伸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23条公交线路与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实现交通无缝对接。建设了150公里的山海旅游景观走廊和环长城旅游公路等绿道网和风景道体系。
目前,秦皇岛市共有旅游A级厕所278个,今年谋划新建、改扩建240个。同时,建立北戴河游客服务中心、京津冀旅游集散中心和5个旅游服务驿站,对4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实施旅游功能化提升,在全市3A级以上景区设立21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计制定旅游标识牌系统建设方案,新建改建359块旅游标识牌,新建的葡园小径、向海大道、车房连接线、祖山连接线等增加标识导引系统。积极鼓励建设生态停车场、停车楼、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缓解景区周边停车难问题。
重点支持秦旅智慧旅游有限公司信息化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初步构建了“一网三平台一中心”的市级旅游信息化综合平台,实现旅游大数据中心的旅游指数、统计信息、舆情监控等部分内容展示。制作了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秦皇岛游玩攻略”等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实现主城区、14个重点景区、10个沿海浴场及多个重点路段33个片区的无线WiFi覆盖和免费开放,累计安装无线WiFi网络设备619台套,开通使用率达91.11%。
制定了压减钢铁产能、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油气污染防治、港口煤尘治理等18个专项实施方案。关闭违规违法排污企业76家,停产整治企业124家。开展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海域综合整治项目182项,总投资79亿元。重点实施美丽乡村等6大类223项工程,涉及7个县区、23个乡镇、394个村,受益群众72万。北戴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目前,秦皇岛市A级以上景区达到41家,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7家、省级10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1家,已逐步形成滨海度假、长城文化和生态休闲三大特色产品。借举办第二届省旅发大会的契机,大力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2017年谋划实施旅游项目125个,完成投资19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位居全省第一。经过几年发展,秦皇岛市共有特色步行街10余条,综合、特色博物馆14个,城市广场10余处,城市游园15个,各语种导游人员2500多人,其中中高级导游100多人。
推进“旅游+文化”,充分利用景区节庆活动展示昌黎地秧歌、抚宁鼓吹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旅游+农业”,从业态培育和基础升级入手,打造了董家口、房庄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推进“旅游+工业”,培植发展葡萄酒、装备制造、玻璃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一批示范企业。抓好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9.5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达到1960支。依托“燕赵志愿云”网上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已达1.2万个,全市志愿服务网上认证总时长累计达715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