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实现四级河长湖长体系全覆盖
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制图/刘欣瑜
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近日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实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提出,结合自然河流湖泊水系与行政区域,在新区全面建立健全新区、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体系。白洋淀于今年底前完成入湖污染源全面排查,制定实施限期整治方案,明确年度入湖污染物削减量,逐步改善湖泊水质,到2020年,淀区现有考核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标准。
健全白洋淀湖长体系,在河长制体系中健全新区、县、乡、村四级湖长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白洋淀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情况,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白洋淀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白洋淀管理范围内每一块区域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严格白洋淀水域空间管控。依法划定白洋淀管理范围,2020年底前完成划界工作,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行为,将生态缓冲带划为优先保护区,依法落实相关管控措施。严禁以任何形式围垦、违法占用白洋淀水域,2020年底前退出非法挤占的管理范围。根据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及保护需要,严格白洋淀空间用途管控。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治理任务落实到新区汇水范围内各排污单位,加强对白洋淀区周边及入淀河流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等综合防治。
强化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加强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的监测,为量化考核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强化技术支撑和科学决策,科学布设入淀河流及白洋淀水质、水量、水生态等监测站点,积极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加强对白洋淀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测,并将有关信息纳入河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和分析评估体系。
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实行湖泊岸线分区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2020年底前,完成重要湖泊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可开发利用区,明确分区管理保护要求,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程度保持河湖岸线自然形态。强化沿湖土地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管控,并与河湖岸线分区要求相衔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按照方案,新区今年开展河湖清理行动,清除垃圾、清理违障、清洁水质。推进白洋淀水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湖泊内网箱养殖,合理控制旅游开发,有计划地推进淀区内移民搬迁,科学合理实施生物净化、生态清淤,因地制宜加大白洋淀引排水能力,增强水体的流动性,改善水环境。加强白洋淀水生生物保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推进白洋淀生态岸线建设、滨湖绿化带建设、沿湖湿地公园和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结合上游河道治理,在白洋淀实施“治污”“清淤”“补水”“搬迁”等综合治理措施。
方案要求,严格考核问责和加强督导检查。新区将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导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淀区面积萎缩、水体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实行环境信用管理,对违法排污造成河湖水体污染的单位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并记入社会诚信“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