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就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极、高质量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挥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京畿大地上的这一抹未来之蓝,就是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图片来源于《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意见就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作了具体部署。
创新雄安
-
深入推进疏解到雄安新区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
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在疏解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现有在京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有序向雄安新区疏解,新设立的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在雄安新区布局,支持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
构建现代产权保护体系
建立并完善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保护制度,充分发挥产权激励作用。
-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统筹军民共用重大科研基地和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研发任务协同创新机制,放宽国防科技领域市场准入。
智慧雄安
-
探索智慧城市
应用新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实现城市管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开展大数据应用综合性试验,推动建设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和深度应用。支持雄安新区在构建世界先进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全面感知的数据研判决策治理一体化智能城市管理模式,为交通、安全、环卫等精细化管理提供瞬时反应、高效联动的解决方案。
△一辆小型无人驾驶智能公交车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行驶。
民生雄安
-
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职住平衡要求,推动雄安新区居民实现住有所居。针对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个人产权住房以共有产权房为主。严禁大规模开发商业房地产,严控周边房价,严加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
-
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
支持雄安新区引进京津及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和支持在京高校、有创新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等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雄安新区办学。
-
创新医疗卫生体系和制度
支持在京医院通过整体搬迁、办分院、联合办医等多种方式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允许在京医院在雄安新区设立法人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医疗咨询机构,支持境外医师来雄安新区行医。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人才雄安
-
构建灵活高效的用人制度
面向全国选拔优秀人才到雄安新区工作,构建适应雄安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干部人才管理制度。
-
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赋予雄安新区科研机构和高校更大的收入分配自主权,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在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管理等方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
优化境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
建立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服务机制,探索实行更开放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
绿色雄安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
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
建立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推进白洋淀及上下游协同保护和生态整体修复,支持将雄安新区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支持白洋淀上游开展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
-
完善市场化生态保护机制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多样化生态补偿制度和淀区生态搬迁补偿机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
开放雄安
-
引智引技引资并举
支持引入国际国内各类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尽快放宽或取消股比限制。
-
建立扩大开放新机制
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雄安新区“智慧海关”建设,探索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雄安新区建设时间表
到2022年:
适应雄安新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基本形成,对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吸引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
到2035年:
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举措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疏解到新区的非首都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到本世纪中叶:
雄安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基本完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形成较强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