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祝贺!河北5地获国务院、省政府通报表扬!分别因为……

来源: 河北发布  
2019-01-30 14:12:40
分享:

  1月29日,河北省政府网站公布《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我省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国办发〔2018〕108号),我省邢台市实施“两不见面”改革打造服务市场主体“直通车”、张家口市建立“四方协作”机制探索可再生能源扶贫新路、定州市探索“三项试点”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迁安市坚决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黄骅市通过家庭医生管医保推进基层健康管理等5项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励各地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政策见效,推动形成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省政府决定,对邢台、张家口、定州、迁安、黄骅等5市给予通报表扬。希望受到表扬的地方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先进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努力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树立典型

  狠抓政策见效

  推动形成改革创新

  干事创业的生动局面

  为家乡加油点赞

  ↓↓↓

  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我省典型经验做法

  1

  邢台市实施“两不见面”改革打造服务市场主体“直通车”

  邢台市聚焦项目审批、落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推行“两不见面”改革(市场主体、项目单位不与多职能部门见面,不与征地、拆迁等相关方见面),围绕“3+1”类企业(重点规上工业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全市纳税百强生产性实体企业)以及市、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有效融合审批改革、电子政务、综合代办等措施,使企业办事实现了“不见面、最简练、快办成”,有力推动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市场办”。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微观干预,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探索推行全程电子化交易改革,通过(企业或个人)全程“不见面”竞拍确保资源配置公开公平公正。比如,在土地“招拍挂”中取消现场报名、竞拍等环节,竞标人只需在网上操作即可享受信息获取、资料提交、身份验证、保证金缴纳等服务,以数字代码等虚拟名称作为身份标识,避免了现场竞价人为干扰,防止了围标串标行为。土地竞价最高实现了129轮竞价,溢价率达115.47%。

  (二)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审批事项“集中办”。通过“一章、一窗、一网”,有效发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叠加效应,不断降低企业的非经营性成本。将市级29个部门的331项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市行政审批局,51枚审批印章变1枚。推行“容缺受理”,对缺少非要件的事项“承诺办理”,项目单位(企业)可先办理后补手续。推行“网上申请、在线办理、邮递送达”的“全程网办”模式,涉企审批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目前,3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线申办,节能审查、用地预审等47项项目链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企业投资核准制项目审批时限和备案制项目时限分别比省规定减少14个工作日和4个工作日,企业注册时间由35天压缩至5天,压减率85%,商事登记业务办理3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发挥政府服务的保障性作用,企业不便的“帮着办”。坚持“包办墙外事、帮办墙内事”,搞代办、优服务、解难题。实施市、县层级联动代办,市级在审批、发展改革部门设立“金牌代办员”“首席代办员”,各县(市、区)组建专业代办队伍,为市场主体提供接洽、联系、申请、办结等全流程、精准化、一对一的无偿代办服务,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成立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任副主任的重点企业服务办公室,已为企业解决土地指标、研发资金、供电供热等63件难点问题。

  通过实施“两不见面”改革,邢台市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上海光明、今麦郎、王老吉、好孩子、富士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8.18%(1-11月份新增100531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中,邢台市是长江以北地区唯一荣登前十的地级市。

  2

  张家口市建立“四方协作”机制探索可再生能源扶贫新路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于2015年7月获得国务院批复。三年多来,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指示,在破除绿色电力消纳制约、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方面,张家口市率先提出了构建“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的“四方协作”机制,即由政府牵头,与电网公司合作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平台;风电企业将最低保障收购小时数之外的发电量通过挂牌和竞价方式在平台开展交易,通过风电企业保障发电小时数外电力竞价上网、电网降低输配电价,最终使电供暖用户侧电价控制在0.15元/度左右,实现与燃煤集中供热相当的经济性,同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电能替代用户用电成本平均降低20%以上。“四方协作”机制的创建与应用,打破了传统电力的“发—输—用”单一化交易渠道,建立新型的多对多交易机制,形成了变“弃风弃光电”为“低成本经济电”新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成本,促进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应用,提高就地消纳比例,推动清洁电力的大规模消纳。特别是张家口市在推动和应用“四方协作”机制过程中着力聚焦能源扶贫,推动可再生能源企业直接参与扶贫,确定“四方协作”机制电供暖用户侧必须重点保障贫困户,明确享受优惠电价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让“四方协作”机制产生的效益更多惠及贫困群众,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消纳与助推脱贫攻坚的双赢。

  目前“四方协作”机制已在示范区建设、低碳冬奥建设、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11月“四方协作”机制启动交易以来,累计成交电量2.66亿千瓦时,采用电代煤集中供暖方式,覆盖供热面积超过327万平方米,减少供暖企业电费支出7000余万元;累计覆盖全市贫困人口近6300户,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400余人,为贫困户节省供暖电费1200余万元,有效降低了贫困群众用电成本,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和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绿色新能量。

  3

  定州市探索“三项试点”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5年3月,定州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紧紧围绕中央确定的改革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努力打造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惠群众的“定州样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新征地程序。探索了“1234”工作模式,即“一个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两轮协商”(土地征收协议协商、补偿安置标准协商)、“三次公告”(征地预公告、补偿安置公告、批后公告)、“四方协议”(市政府、乡镇政府、被征地村集体、农户签订土地征收协议和补偿安置协议),把安置协商等大量批后程序放到批前来做,对征地流程进行了颠覆式再造。

  (二)创新补偿方式。推行补偿标准由“静态”变“动态”、安置方式由“单选”变“多选”,征收农用地初步构建了货币补偿(落实征地综合区片)+粮食补贴(每年每亩补贴800斤小麦、1000斤玉米)+养老保险(2万元每亩)三重保障。通过补偿方式多元化,实现了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

  (三)创新农地入市。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权能,实现在交易平台、基准地价、交易规则、登记管理方面“四个统一”。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使用权出让人,区分不同入市方式、区域及用途,按照不同标准缴纳增值收益调节金,实现征收和入市两种方式土地出让人收益大体相同。

  (四)创新农宅管理。按照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的原则,市政府统一编制全市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确定中心村、保留村用地规模,实行农村建设用地减量化管理。科学确定有偿使用费起征标准,对超出面积的实行阶梯式收费,倒逼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探索宅基地抵押贷款、流转和有偿退出的办法,显化农村宅基地财产性价值,推进农村宅基地有序流动。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定州市共实施征地1.1万亩,其中组卷上报46个批次,在65个项目上进行了试验。156.2亩共13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现入市,交易金额2652万元。收取有偿使用费84.4万元,涉及3224户。全市因征地引发矛盾明显减少,农村土地资源被唤醒,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动能。

  4

  迁安市坚决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迁安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钢铁产能,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5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亿元,增长48%。

  (一)坚决去,打赢化解钢铁产能攻坚战。迁安是河北钢铁去产能的主战场,化解总量占河北省的11.5%、唐山市的25%。迁安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钢铁企业压减装备综合评价办法》,设置了环境保护、工资社保、链条延伸等8项指标,由环保、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对纳入压减范围的装备进行综合评价,按照评价分数高低确定压减顺序,去谁不去谁、先去谁后去谁,《办法》说了算,一把尺子量到底。截至2017年底,累计化解炼铁产能946万吨、炼钢产能1116万吨。

  (二)主动调,推进钢铁产业量减值增。围绕推动迁安市由钢铁冶炼大市向钢铁产业强市转变,依托京津冀钢铁联盟迁安创新研究院,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钢铁产业量减值增。目前,全市共有硅钢、汽车板、H型钢、彩涂板等中高端钢材产能680万吨,正在实施燕阳800万吨冷轧基地、首钢100万吨硅钢等项目,全部竣工后可新增高端钢材产能1000万吨。同时,大力发展制管、制钉、钢结构等耗钢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钢铁产品就地转化升值。

  (三)加快转,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等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先后实施了首钢120万吨冷轧硅钢、天道仓储物流、迁鹤3D玻璃盖板、中唐·天元谷文化旅游综合体、金岭矿山公园等项目,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了以精品钢铁、现代物流、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建设五大产业板块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5

  黄骅市通过家庭医生管医保推进基层健康管理

  黄骅市围绕推动基层健康管理,强化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通过提前预防、就医引导、诊疗监督、医疗费用审核,让家庭医生承担“管健康”和“控费用”的双重角色,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了探索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动预防,降低疾病发生率,着眼长效控费。通过明确家庭医生主动预防职责,为每一个签约居民量身定制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通过手机APP闹钟式提醒饮食、用药、运动、监测等方式,对居民健康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将可防可治的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突破口,提前介入干预,让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得小病、早治疗”。

  (二)精准转诊,引导有序就医,实现路径控费。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医保政策倾斜、明确转诊指征,引导群众依靠签约家庭医生就医诊疗,提高县域内医疗机构就诊率。

  (三)全程参与,监督诊疗行为,实行过程控费。家庭医生通过全程参与医疗机构诊疗过程和大额治疗方案,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进行监督,有效控制过度医疗现象,实现节约医保费用目标。

  (四)事后审核,监督医保支出,实施监督控费。居民诊疗过程结束后,对居民诊疗过程发生费用进行审核,避免医疗机构不合理收费,达到节省医保费用的目标。开发引入了医保控费智审系统,发现异常诊疗行为和不合理收费,家庭医生在手机APP软件系统上通过点击“存疑”,提醒卫计和医保部门,作为医保费用报销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务院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