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让河北167859人搬出穷窝过上好日子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潘文静 实习生 张嘉仪)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很多贫困群众的强烈期盼。从河北省发改委获悉,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截至6月底,河北省累计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67859人,占全省“十三五”搬迁任务的55%,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4098人、占比69.2%。石家庄市已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按照今年实施计划安排,今年底前全省“十三五”搬迁建设任务将全面完成。
7月4日一大早,阜平县大胡卜村韩卫老两口,锁上居住了46年的老屋门锁,即将从山沟里搬到阜平县龙泉关镇易地扶贫安置区。
2017年3月,阜平县决定建设龙泉关镇易地扶贫安置区,整体搬迁大胡卜村。安置区在镇政府所在地,紧邻382省道,交通方便。 罗大庆李玉亮摄
低矮的土坯墙、糊着纸的木格窗、漏雨的破房顶……去年10月,双腿残疾的杨大姐从涞源县深山区这样的破旧房子中搬出,住进了县城的安置区,平生第一次住上了有暖气的房子。在距离安置区不到500米的地方,县里配套建设了产业园区。杨大姐给产业园区的沛福箱包加工厂打工,平生第一次自食其力、打工赚钱。
“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越来越多像杨大姐一样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搬出了穷窝窝,过上了好日子。今年以来,河北省始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根本目标,紧紧围绕30.5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履职尽责、主动作为,高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深入开展。
在新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一家人其乐融融。
2017年3月,阜平县决定建设龙泉关镇易地扶贫安置区,整体搬迁大胡卜村。安置区在镇政府所在地,紧邻382省道,交通方便。 罗大庆李玉亮摄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严格落实年度实施计划,逐项优化施工方案,不断增加施工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截至6月底,规划建设的406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目前已交付使用336个,其余70个项目均已进入主体施工及以上阶段。按照推进计划,11月底前全省集中安置项目将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产业就业统筹落实。加快推进后续扶持政策落实,引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游则游,让群众致富有门路、脱贫有依托,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认真落实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发改委等9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统筹发展扶贫产业,加大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截至6月底,全省规划建设的594个配套产业园区或项目,已建成426个。“十三五”期间搬迁贫困人口135882人,已全部落实后续帮扶举措。
阜平县龙泉关镇易地扶贫安置区全貌。
2017年3月,阜平县决定建设龙泉关镇易地扶贫安置区,整体搬迁大胡卜村。安置区在镇政府所在地,紧邻382省道,交通方便。 罗大庆李玉亮摄
配套服务同步实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要求,同步规划、不断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健全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安置区承载能力,为搬迁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截至6月底,共建设安置区道路644.71公里,铺设饮水管网536.73公里,架设通信线路339.19公里;建成学校8所、幼儿园12所、卫生院所33所、活动室42个、其他设施90个。
拆旧复垦收益显现。在详细梳理项目用地性质、加快办理土地手续的基础上,各地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一户不落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制定完善拆旧复垦激励政策,统筹开展旧房拆除、土地复垦、增减挂钩等工作,推动复垦复绿,避免“人走屋留、两头占”情况发生。截至6月底,规划建设的406个集中安置项目,在国有建设用地上实施的有71个项目,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实施的有330个项目,暂未确定或同时具有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的有5个项目。全省共签订旧房拆除协议85848户,已拆除住房23696套;省批复土地20162亩,复垦及修复5337.3亩。沽源县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47215.3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零的突破。
搬迁资金衔接有序。把握政策界限,强化资金保障,全面落实融资方式调整要求,督促各县及时退还应还银行贷款资金,财政部门统筹安排债券予以保障,全力支持工程建设。截至6月底,省级累计拨付各县85.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1亿元,省投融资主体拨付76.2亿元。各县累计支出70.2亿元,支出率为82.3%,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支出率为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