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河北盐山:一拆一种 绿了村庄 富了口袋 乐了百姓

来源: 沧州日报社  祁洁
2019-09-10 15:47:22
分享:

  苗木种植。祁洁 供图

  闲置地不闲了

  沧州市盐山县圣佛镇沙窝村村会计孙云阁在村里穿行,终于不提心吊胆了。

  “几年前,隔不远处就能瞅见空房框,摇摇欲坠吓得慌,空空荡荡瘆得慌,处处都有安全隐患。”怕归怕,又没处躲,村民们走到这里,只能加快脚步赶紧逃离。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在沙窝村,光这样的旧房框就有40多处。全村一共390多户,常住人口不到一半,孙云阁介绍,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年久失修的老宅、废弃的圈舍越来越多,逐渐沦落成了垃圾堆。

  艾庄村村监会主任艾明柱的感受与孙云阁相同。本是宽敞的街巷,却被倒塌的土坯墙挤得越来越窄。“晴天躲着走,雨天两脚泥。”几十年的老房子,没感情是假,可作为村容的“大碍”,人们对这些闲置房爱恨交加。

  沙窝村与艾庄村的情况,在圣佛镇并不是个例。圣佛镇党委书记阎胜坡下乡走访时,一直在为这件事发愁。没人住的老房子不修缮,没几年就变成了危房;废坑塘、废宅基地等越来越多,这些资源长期闲置不说,还成了村内“脏乱差”集中的地方。

  “搞绿化、建公共设施难选址,大量废弃宅基长期闲置有碍观瞻又危险,能不能把这些闲置土地利用起来?”阎胜坡急于在这些闲置地上寻求“良方”。

  既能美化环境,还得让村民有利可得。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村“两委”开会商议,村民代表说想法、提建议,一个兼顾两者利益的模式一拍即合——村民把老房子、圈舍以股份形式加入合作社,所有权属不变,合作社统一进行拆除、清理、规划利用,受益按股份分红。“闲置地终于不闲了。”大伙儿的心头大患终于消除了。

  “空心村”有内涵了

  雨后的村庄经洗刷一新,模样更清爽。

  知了作为村庄“合唱”中的“主唱”,因为树木身高的攀长,嗓门越来越亮。62岁的沙窝村村民孙宝亭摇着蒲扇,又来到自家老宅基旁遛弯儿。

  “几十年的老房子说拆,心里肯定舍不得,但拆了能改善村里环境,苗木出圃还能获得收益,这一举多得的举措,俺必须支持。”孙宝亭话说得干脆。

  不是孙宝亭大夸海口。闲置宅基地清拆后,种上了紫叶李、金叶榆等耐盐碱苗木,拆出来的砖块铺在街巷及苗圃甬路,随处堆放的木头做成小栅栏,原址的香椿树、枣树原地不动,以前人们躲着走,如今没事就过来转悠。“修修枝、除除草,这汗出得爽。”提起自己的“后花园”,孙宝亭打开了话匣子。

  同村村民赵玉英也同样高兴。“以前,俺家房东闲置的两个猪圈,夏天蚊蝇乱飞。”听说村里改造闲置地,她主动报了名:“有树有花,每天出门,心里这个敞亮。”

  “既要村庄变美,还要留住乡愁,改造和保护同等重要。”阎胜坡这样定义“生态”二字的内涵。对闲置宅基、圈舍进行清拆的过程中,各村都要遵循一条硬标准:原址树木全部保留;对清理的砖头瓦块,铺设甬路、游园小路,必须做到物尽其用;对清理完的土地必须及时翻耕、灌溉、种植……

  为保障拆迁改造有序推进,镇党委提前聘请专业部门对改造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沙窝村拆了40多处废宅基,建了7处绿化苗圃;门家坊村拆了8处,新盖了大队部和文化广场;管张村填平一个大垃圾坑,建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广场;叶庄村填平一个臭水沟,修了一条5米宽的路……树多了,路宽了,欢声笑语多了,“沉睡”的闲置地复活,冷清的“空心村”,重现一片田园景。

  拆除现场。祁洁 供图

  “沉睡”资产盘活了

  西圣佛村村民刘德洪,如今成了远近的名人。

  “他家4间宅基地都种上了苗木,出圃2000多棵就卖了8000多块钱。”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前来参观的人一拨接一拨。

  “前期拆的10来户做了不少工作,现在不用做工作,村民们主动要求拆了搞规划。”西圣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话里话外难掩兴奋,“闲着也是闲着,现在大伙儿都想通喽。”

  既能把树种活,还能短期见到效益。盘活闲置地基、圈舍,攻破这关最关键。早在拆除老房子之前,圣佛镇就带领全镇村干部去山东考察绿化苗木,根据林业技术人员的建议,由镇村两级共同协调出资统一订购了市场前景较好、收益较高的海棠、紫叶李和金叶榆等,由拆除空闲宅基地的农户参股,村集体和农户签订分红协议。

  “ 苗木引种成本每株2元左右,3年后,按市场保守价每株20至25元算,每亩地收入6000元不成问题。”镇里、村里反复算效益账后才拍板:“这种农宅互助的模式就这么定了。”

  村干部、村民围坐在一起,拿着一份份协议书反复讨论,薄薄几页纸,让一屋子人激动不已。最后,他们带着期待的笑容,在协议书上按下一个个红手印。如今,在圣佛镇各个村庄,经常出现这样的温馨场面。

  以前,阎胜坡下乡走访,看见的是断壁残垣的废旧宅基。如今,他下乡走访,看见的是村里树多了,街巷敞亮、干净了,百姓的精气神也提高了一大截。这一拆一种,绿了村庄,富了口袋,更美到了村民心坎上。

关键词:脱贫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