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河北平泉:实施“三全工程”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 河北日报  尉迟国利
2019-09-10 15:47:22
分享:

  研究人员和工人们在平泉市一研发基地采摘黑木耳。(资料片)

  2017年,平泉市成为河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如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战,那么防止返贫便是一场持久战。

  “脱贫不松劲、摘帽不摘责。”平泉市深入实施“全民致富、全民健康、全民素质提升”的“三全工程”,确保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

  从精准脱贫的“三零模式”到防止返贫的“三全工程”,这个冀北山区市巩固脱贫成果的探索,值得借鉴。

  培育致富能力,搭建产业平台

  八月末,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居民温玉平才轻闲下来。自去年10月开始,她就一直在蔬菜大棚里忙并快乐着。

  “黄瓜都卖完了,马上要落架。”温玉平说,今年黄瓜价格好,赚了3万多块钱。

  温玉平家有6口人,公婆常年吃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爱人因车祸受伤在家休养了十多年,全家的大事小情都要靠她打理。

  眼瞅着邻居们发展产业致了富,温玉平也动了心思。可一没本钱,二缺门路,干买卖又怕赔了,温玉平愁容满面。

  “像温玉平这样想赢怕输的贫困户不在少数。”桲椤树社区妇联主席王凤华说,为消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社区流转土地667亩,按“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模式运营,共建设200个设施菜暖棚。

  2018年10月,温玉平只花了4200块钱便承包了两个大棚。大棚统一规划建设,农技知识统一培训,农资产品统一供应,产出的黄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温玉平只负责生产管理就行。稳赚不赔的买卖让她愁容消散、笑逐颜开。

  平泉属山区市,“七山一水二分田”。如果贫困群众没有致富路子,很难走出“扶贫—脱贫—返贫”的怪圈。为此,平泉研究出台了防贫和防返贫规划、方案等,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机制。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自2014年以来,平泉整合各类资金19.72亿元,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食用菌、设施菜为主,经果林、畜牧养殖、休闲旅游等为辅的“两主多辅”产业体系。建立了15家以科研实体为平台的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了遍布全市、延伸全国的销售流通网络。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扶贫园区9万亩,累计带动脱贫23661人。

  像桲椤树社区这样的百亩以上“三零”扶贫园区,2015年以来,平泉已累计发展到112个,直接带动7900户、16300名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现在,该市每个贫困户至少参与一种产业,超四成的贫困户实现两种以上的产业支撑,贫困户收入由2014年的2835元升至2018年的5522元。

  防止因病返贫,构建医保体系

  8月26日16时许,杨树岭镇北大山阴坡,三座店村58岁的羊倌李新看着70多只小尾寒羊在悠闲地吃草,愁容舒展了许多。

  李新是典型的因病、因残致贫户:家中三口人,老伴拄双拐生活不能自理,是一级伤残;李新得过骨髓炎,三级伤残;儿子上技校,正是花钱的时候。

  日子虽苦,但李新却不向命运低头。2017年,在镇、村帮助下,他养起了牛,一度繁殖到了12头。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今年3月份,家里接连死了8头牛。一下子,让李新感觉“天塌下来了”。

  正当两口子一筹莫展之际,保险公司上了门。原来,平泉市政府与保险公司签订了“防贫保险”协议,贫困户因病、因灾、因家庭重大变故等致贫,都可得到救助。

  保险公司一次性给了李新4万元补赔款。不服输的他在镇政府担保下,又贷款4万元买回50只羊,当起了羊倌。

  在平泉,除了家庭重大变故,健康问题既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脱贫的主要障碍,全县因病、因残致贫人数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7.4%。

  “贫困群众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劳动致富的能力和动力;减少了治病支出,就增加了财富积累,脱贫致富的道路才越走越宽阔。”平泉市扶贫办主任鲁文学说。

  为此,平泉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给予重病慢性病救助,让农民少得病、治小病、减支出。

  实施防贫、防返贫“千户工程”,将大病户、重病户纳入每年动态筛选出的1000户临贫易贫边缘户范围,符合条件的因户施策,分别施予就业帮扶、产业帮扶、兜底保障等措施,防止致贫或返贫。

  每年为全市45岁以上农民免费体检,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并实现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基础上,拨付专项资金为所有贫困人口和4506名贫困边缘人口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让贫困群众有了第四重医疗保障。2017年以来,商业医疗保险累计为6695人次报销933万元,贫困群众医疗费用报销比率提高到97.3%。

  激发内生动力,同步推进“富脑袋”

  小寺沟镇凤山新村的葡萄种植户王振,最近又多了一项收入:给人看蔬菜大棚,一个月1000块钱。

  “有钱为啥不赚?”王振说话时嘴角挂着笑,“自家的葡萄全卖了,纯收入5万多块”。

  “王振越来越有老板架势了。”村书记才秀丽打趣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原来的王振啥样?

  “不爱搭理人,在家一待就是好几年,还精神抑郁了。”才秀丽揭了他的“底儿”。

  “那时咱是贫困户。”39岁的王振略显尴尬,“挣不来钱,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家中8口人,3个孩子上学,王振也想赚钱养家,可没有门路。

  平泉市卫健局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了解后,对他先是谈心引导,后又帮助谋划产业……慢慢地,王振心热乎了,劲头也足了,自信又回来了。

  2018年4月,在工作队帮助下,王振筹资12万元盖起了一座长145米的大棚。“我的棚是园区里最大的。”王振说。

  今年五一,头茬葡萄上市。因个大粒圆,采摘价一度卖到了每公斤40元。

  “咱现在可以拍胸脯子说,能养活一家人了。”尝到甜头的王振准备再建一座冷棚,还栽葡萄。

  王振从贫困户到大棚经营主的转变,得益于平泉实施的全民素质提升工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平泉坚持在扶贫工作中既重“造血”,更重“造气”,既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斩断思想穷根。

  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该市改进帮扶方式方法,变简单的给钱给物为生产奖补、劳动补助、以工代赈等,营造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社会风气。

  积极推进“夺旗争先”活动,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证,用身边人、身边事做示范,让贫困群众打心眼儿里认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目前,在全市1900名自主创业致富人的带动下,4900多名贫困人口放下思想包袱,靠实干走上勤劳致富路。

关键词:脱贫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