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今日冬至|寒影初回长日至 一场“春天的倒计时”

来源: 长城网  张晓静
2019-12-22 09:39:00
分享:

  2019年冬至在公历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星期日。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那么“冬至”到底是什么意思?“冬至”节气有哪些饮食习俗?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冬至”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上理解,很多人误以为就是冬天来了的意思,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冬至”是24节气中第22个节气,也是我国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23日之间。而当时古人对于“冬至”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意思是说,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就开始边长,夜晚变短。正如宋代诗人阮阅的那句“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并且从“冬至”节气这天开始,各地的气候也要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开始“数九”了。

  另外,在古代的时候,“冬至”不只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因此“冬至”也俗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因此民间的“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就流传至今。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冬至”的趣味节俗有哪些?

  花样童鞋:男孩绣猛兽 女孩绣花鸟

  冬至节气,民间有赠鞋的习俗,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过去用手工刺绣,送给男孩子的鞋子上绣猛兽,而女孩子绣花鸟。大人们还会抱着穿上新鞋帽的孩子们走街串巷。

  唱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九九天俗称“数九”,自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称为“冬九九”。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民间广为流传冬至的“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消寒图:一场“春天的倒计时”

  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九九消寒图形式多样:“画铜钱消寒图”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梅花消寒图”先画一幅九朵梅花的素梅图,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个,每天染一瓣,染完之后九九尽春天临。

  冬节搓丸:圆圆满满“父仔公孙”丸

  在福建还有 “搓丸”、“贴丸”、“馈丸”的冬至习俗,一家人无论大小都围坐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大的冬节丸。有些人故意搓一些大小参差不齐的,这叫“父仔公孙”丸,象征岁暮之际,一家人圆圆满满。丸子的颜色有红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珑的玩具,如做成猪头、猪脚,还有荔枝、桃、香蕉,象征兴旺吉祥。

  冬至日,数九歌、消寒图等趣味节俗消解着冬日的寒冷,饺子、馄饨、红豆糯米饭、豆腐等节令食品满足着人们的味蕾,传统节俗伴随着人们度过幸福趣味的冬季,等候温暖春天的来临。

  图片制作:张晓静

  ▲“冬至”节气有哪些饮食习俗?

  1、饺子

  饺子是“冬至”绝对是必备美食,古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已经是流传了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冬至”这天吃饺子也寓意着吉祥如意。

  2、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3、馄饨

  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而且馄饨的做法也十分简单。

  4、羊汤

  “冬至”喝羊汤也特别好,而且在中国山东地区一直有着“冬至”喝羊汤的习惯,“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时人体内寒气增加,身体抗寒能力减弱,及时喝一些羊汤能滋补身体也能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也能增强人体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冬至”美食是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传统,除了营养美味之外,其中也蕴含着养生之道。虽说各地的讲究不一样,但在“冬至”这一最重要的节气当中,对于美食的喜爱是一致的。

  据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环球网、中国天气网等综合

关键词:冬至,习俗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