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国家安全 钢铁长城 > 身边的安全

在家上网课:当心!你已经被骗子盯上了

来源: 保密观  柴 静
2020-04-14 13:56:00
分享:

  出于抗击疫情的需要,各地纷纷开展了网络教学。一些上网课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就成了骗子的重点关注对象。

  某市一地区公安分局3月11日发布通报称,该区仅一个月内就有32名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相较去年同期的13起增长了146%,其中年龄最小的7岁,受骗金额最高有7万余元。

  在疫情带来的漫长假期里,如何保证“停课不停学”的顺利进行,确保在线教育的安全呢?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们具备一定的防诈骗常识和技能。

常见骗术要了解

  01

  骗子混入微信群 变身班主任

  某地一班级家长集体被“班主任”骗了。一天,微信家长群里“班主任”发通知:要求家长每人微信转账1200元作为预缴的补习费用。一些家长忘记了学校之前发布的不会要求家长网络缴费的提醒,将钱转到群里被骗。

  02

  孩子上网课 妈妈被骗17万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学生用手机上网课,被骗走17万元”的新闻备受关注。一个13岁的女孩拿着妈妈的手机上网课,并用QQ与同学一起讨论习题。有一个好友添加请求,女孩添加后和对方聊得很投缘。对方给她发了扫码红包获取信任后,称要租她妈妈的微信号用来给外卖刷好评。在女孩的配合下,骗子拿到她妈妈的微信号、支付宝账号、收付款码和密码等信息,盗取了17万元。

  03

  “熊孩子”掌控手机 万元存款秒归零

  学生要上网课,往往都需要以家长名义注册、认证身份,所以一般都会使用父母的手机或者与手机绑定的平板电脑。父母如果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在线消费的情况。江苏某县的一个“熊孩子”为某直播平台刷礼物、玩网游,将家中40万元存款花剩了个位数。

频频得手为哪般

  一是钻了疫情的空子。案例中无论是冒充老师还是直接对学生下手,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利用了孩子单纯好奇的心理。如果平时家长防骗意识不强,再加上非常时期注意力又大都集中在疫情之上,就很容易使骗子得手。

  二是犯罪成本不高。利用学生上网课来实施诈骗,能够轻松实现网上跨区域作案,且隐蔽性强,本身就不太容易发现,加之往往单笔受骗金额不高,部分受害人会因为被骗损失不大、受骗后抹不开面子等原因不报案,在一定程度上都助长了骗子嚣张的气焰。

  三是利用孩子沉迷网络的机会。青少年玩网游、玩直播是一个平时就存在的问题,因为疫情原因,大规模的在线教育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接触使用电子产品的机会和时间,这就增加了青少年沉迷其中的风险。行骗者也正是瞅准了这个时机,专门针对中小学生下手。

防骗“两识”要牢记

  斩断伸向线上课堂的网络诈骗黑手,家长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监督、监护责任。

  一

  树立防诈骗意识

  防诈骗不仅能保障家长、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能够呵护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睦,当下更是维护抗“疫”大局的重要举措。因此,家长、学生都应擦亮眼睛,提高警觉。

  二

  掌握反诈骗技能

  1.收到缴纳学费的网上通知,先打电话和老师或收款方确认。

  2.避免让孩子知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密码。

  3.设置借记卡、信用卡的单日支付上限和单笔支付限额。

  4.提醒班级群管理员设置相关身份验证,并实行实名制。

关键词:网课,网络诈骗责任编辑:郑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