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文字作品】庚子年非疫区手记

来源: 雪泥  
2020-06-22 15:51:58
分享:

  我是党员

  庚子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突袭武汉,疫情蔓延全国,河北省于除夕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正月初五上午,单位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局长,连续给我打了五六通电话,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问我,能不能把楼院的人组织起来,按照防控要求进行协助社区,做好楼院小区的值守。

  我说:“能!我是党员!”

  我们这个小区,是28年前的单位自建房,因为贪恋它所处黄金位置,生活便利,离母亲居住的小区又近,成为为数不多没有换房的老住户。按这次疫情防控的规定,自建房归建设单位负责管控。而我,因为大年初一政务值班,成为唯一一个留在这个楼院的在职人员。

  我们的楼长被区防控中心抽调到区隔离中心工作,小区亟待有人组织起来,设置门禁,减少人员流动。和英华社区的书记王鹏对接后,我和楼院的另一位志愿者在楼院门口值守。

  晚上,矿区人才群组织大家捐款,我积极响应,发了红包给组织者。

  我逐一过滤了各家各户的情况,谁家有党员,谁家有大学生,谁家有青壮年,值班时段怎么安排,人员怎么调配,明天入户时怎么发动大家,怕忘记了,就一条一条写在纸上,不知不觉,已是子夜时分。

  第二天,我独自进行入户走访。每敲开一家房门,都要耐心说明来意,了解家庭的成员和工作情况,并发动大家一起做志愿者,参加小区的值守。一些人很踊跃报名。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我进行了合理值班安排,经常居家的人,安排到上午或者下午时间值班;上班族,安排到早晨和晚上值班。又成立一个应急小组:周连义大哥,大学生龙龙和货运司机瑞强。如果谁临时有事不能到岗值班,由应急小组人员替岗。

  说话太多,嗓子都哑了。

  守护家园

  为了做好值守工作,我发起建立了社区微信群,方便居民了解出行规定和防控要求,同时也方便志愿者之间相互沟通。我把每个值班人员的电话号码抄了一遍,方便有事联络。

  我和社区工作人员,反复进行入户,筛查武汉返回人员、发热人员和外来人员。对外来人员,按要求进行居家隔离的,我们反复叮咛,“不要出门,做好消毒和自身体温监测,一旦有异常,立刻上报区防控中心”。

  虽然已经安排了小区值守,但还是我担心志愿者是否能按时到岗。每天下楼查看,不能到岗的话,我就值守在劝返点。天气寒冷,我们的点位没有帐篷,大家都是在寒风中值守。一张旧桌子,一把别人淘汰的旧椅子,一只测温枪,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三天后,我们单位开始上班。我提前做好准备,自己带头在社区值守早班。早晨空气寒冷,我用保鲜膜裹上腿保温。到点位后,宣传设备要安置好,把登记表格放好,用来保护测温枪的电暖宝插电热好。一直快到上班时间,再交待给来接班的志愿者,我直接去单位。

  根据实际情况,矿区防疫指挥中心几次下达居民出行时间。社区大多数居民都遵守规定,但一些老年人很不配合。有几位老人,和我们值守人员捉迷藏,早班还没有到岗,他们就偷偷溜出去,去批发点买菜买馒头,而且每天采购一趟。有的是晚上锁了大门之后,还翻墙出去,到广场去溜达,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社区人员和志愿者在群里反映情况后,我就和他们的子女沟通,请他们帮助反复劝说。需要什么东西,尽量提前写好清单,一次买好。减少外出,也是对他们自身的保护。

  这个楼院,老人居多。平日里,子女们上班,都在老人家吃午饭和晚饭,晚上回自己家居住,每天往来频繁。为了控制人员流动,我值守时阻止非本院居住的子女进院,在微信群里反复耐心进行劝说,“不来,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孝敬。”“过了这个特殊时期,全家见面都平安,才是最好的结果。”“年轻人要每天电话给父母报平安”……子女们从不理解,到最后支持我们的工作,有的也加入了所住小区的志愿者队伍。

  在微信群,我宣传各种防疫知识,比如,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使用消毒用品,我尽量找到直观有趣的视频,发在群里,广而告之。对于大家关注的热点,像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两所医院及方舱医院的建设、使用情况等等,我也及时把“人民日报”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发到群里。

  为了减缓居民的心理压力,我经常在群里发一些有趣的视频。“待着不动就是做贡献”,“我为国家省口罩”,那些花样百出的段子,全国各地乡音的喊话版本,各种自娱自乐的搞笑段子,有的搞笑夸张,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押韵上口,层出不穷,听起来好玩有趣。这些内容,在这个特殊时期,起到了安抚了大家的情绪的作用。

  工作,值守,督导连轴转,血压动不动就升上来。闺女心疼我,不会做饭的她,笨手笨脚地学蒸米饭炒菜,和我一起去值守,帮着测温,做登记。

  因为所有人的努力,截止目前,石家庄矿区幸运地没有发生一例确诊病例,没有一例疑似病例。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我们都是防火墙的一块砖。

  文字的力量

  疫情伊始,我敏感地意识到,这次重大事件必将记入历史。

  从正月初二开始,我开始写下《庚子年疫情手记》,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记录了这个特殊时期,我经历的点点滴滴,至今已二万六千字。在这期间,我还写了《写给武汉》和《写给医护人员》等文学作品,发给石家庄市作协。《写给武汉》在《石家庄日报》发表,《燕赵晚报》头版头条发的文章《河北文艺工作者为“战疫”鼓劲加油》,引用了我的诗句。多家新媒体进行了推送。

  从春节假期开始,我就在矿区作协、诗协两大文学群,发出征稿启事,会员们积极响应,创作了很多“抗疫”主题作品。我义务开办的“雪泥写作训练营”,今年的第一次作业,主题为“特殊的春节”。

  雪泥训练营的学员,全部参加了抗疫工作。学员王志红身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从腊月开始,分包社区,入户排查、解决居民各种问题,至今没有一个休息日,她说,“身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班有点儿,下班没点儿。”她写的《盼头儿》情真意切,盼望战胜疫情,盼望春天的脚步快些带来好消息。

  学员刘欣,经营着一家文化广告公司,从除夕夜接到制作宣传条幅的工作,大年初一早晨,就发动公司员工赶工。从最初的十几条,到后来的几百条,每天工作到深夜。她写的《特殊春节——我的防疫之年》真实感人。在防疫工作一开始,她就积极参加了义工委员会的捐赠活动,把防疫用品送到了一线。

  学员刘雪萍的《守护》,马晓燕的《同心抗疫度新春》杨艳霞的《在防疫的日子》,都真实描写了自己做为志愿者在一线值守的经历,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事情,为守护家园,她们倾心尽力。

  阎兴的《婆婆的一天》,阎静的《全家总动员》,描写的都是普通人家,老百姓如何加入这场对抗病毒的“人民战争”。

  刘金荣、仇红霞、张丽霞等学员,做为机关干部,都下沉到社区,认真督导社区的防控工作,守护着自己的家乡。刘金荣创作多首诗词,并把写成书法作品。

  他们创作的这些作品,通过各级新媒体或者报刊发表,传递给公众的,是团结一致、踏踏实实、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对每个人,都是一场考验,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交出一份自己的答卷,无愧于心。

关键词:战疫责任编辑:杨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