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7·28。距离那个血色的凌晨,已有44年了。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唐山的大街小巷都会有人点一小簇纸火,祭告亲人。
这一刻,悲伤如海,整个城市都小心翼翼。
人们失去的亲人的名字,不仅在他们心里,也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上。
这组长长的纪念墙,镌刻着24万地震罹难者姓名。黑底、黄字,密密麻麻,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生命,牵动着许多人的悲伤,即便只是看上一眼,都会心生悲凉。
纪念墙下白色的、粉色的、黄色的花似乎一度柔化了这种悲凉,也衬托出地震遗址里残存建筑物的扭曲与张牙舞爪。
当然,这些钢筋水泥也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抗震精神的见证。
一个新唐山从废墟瓦砾中崛起,打破了“从中国版图上消失”的断言;一项项震惊世界的成就,刷新了世界对唐山、对中国的认知。
这种英雄气概尽管无声、无形,但它蕴藏在最普通、最广大的民众中。截瘫疗养院里的每一位人员、巷道里行走的矿工、扯着嗓子吆喝生意的商贩、跳广场舞的大妈……曾经地震从他们身边夺走了许多,但他们还是咬牙挺了过来。
唐山地震后,有幸存者在接受心理治疗时曾坦言,“我只想说、只想哭”。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女主人公说:“我要是花红柳绿地活着,就更对不起逝去的亲人了。”
专家也表示,“灾难不仅给幸存者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损失,也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重大创伤。这种伤害更隐蔽、更持久,更需要被理解和关注。”
所幸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已开始着手,并基本形成长效机制。不管是在非典还是汶川地震,不管是玉树地震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都看到了对经历者身、心的同时关注,而且几乎与救灾同步。
这是抗震精神对现在的积极意义,也是抗震精神在当下更深刻、更有温度地表达。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南方洪灾还未消退,面对一次次新考验,我们看到了全国上下齐心,也看到了凡人微光,而如何将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如何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全、健康,是巨大考验,也是对弘扬抗震精神效果的检验。
44年过去了,让我们记住灾难,一路向前。无论如何,生活还得继续。(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