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凝心聚力奔小康 | 正定是个好地方(上):古城古韵织锦绣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0-08-01 07:42:00
分享: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奔小康

  古城古韵织锦绣

  ——正定是个好地方(上)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3689”工作思路,推动全省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展现新气象,开创了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即日起,河北日报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奔小康”专栏,报道河北省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和进展成效,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振奋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定南城门夜景。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志伟 摄

  正定是个好地方,它有值得自豪的历史。

  这里物华天宝、古迹瑰伟。“九楼四塔八大寺”错落有致,“二十四座金牌坊”点缀其间,千年隆兴寺安卧城中……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达38处之多,堪称一座“古建艺术宝库”。

  这里人杰地灵、星河流芳。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子龙、北宋名臣范仲淹、元曲名家白朴、当代作家贾大山……他们如熠熠群星,闪烁在历史的长河,泽被后人,激励来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正定工作3年多,对正定知之深,爱之切。他曾深情地说:“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

  总书记一直记挂正定古城保护,2013年8月24日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正定古城保护工作。要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

  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勠力同心,久久为功,全力做好古城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文旅深度融合。

  如今,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精彩呈现,“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百姓在古香古韵里乐享小城幸福,游客在历史积淀中感受一城繁华。

正定南关古镇夜景。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志伟 摄

  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全部竣工,古城历史可见可触

  到正定,登南城门必不可少。

  登上城楼,举目北望,古街古楼、古寺古塔映入眼帘,商厦民居、绿地公园尽收眼底,让人瞬间触碰到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气息。

  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文脉,保护好古建就是保存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身体力行推动文物保护抢救,修复隆兴寺,保护古寺碑,组织开展文物、古树普查,对文物古建划定保护范围……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强调,充分保护、有序开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增强城市魅力,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河北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使命也是责任。

  规划先行。坚持“原真性、完整性”,划定8.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高标准编制《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等多项规划,各项建设都与古城风貌、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相适应。出台《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让古城保护有法可依。

  片区联动。依托“九朝不断代”古建筑群落,推动整体保护恢复。古城保护风貌恢复提升24项工程,2019年全部高质量完成。

  始终对文物保持敬畏之心,秉持正确保护理念,该复建复建、该修缮修缮、该提升提升。盘点这24项工程,每一项都做到了本真保护、重点突出,不随意、不盲目。

正定南关古镇夜景。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志伟 摄

  “我们每个城门的保护方式都不一样,南城门是包括月城、瓮城、东西马道的整体系统性恢复。西城门和北城门实施的是遗址公园保护,围绕城墙修建遗址公园,将城墙置于公园之内,旁边修筑环形道路,市民既可亲近遗址,又不损坏文物。”正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蔡云龙说。

  正定“九楼”之首的阳和楼,是一座坐落于城市中轴线的建筑,飞檐翘壁、巍峨精美,已然成为古城的新地标。“阳和楼是基址复建,通俗点说,就是挖出地基,在基址上进行1:1复建,周边小区域则恢复明清时期民俗。”蔡云龙告诉记者。

  四座城门之一的东城门修复工程,是24项工程中的最后一处。此地曾为一军事工事,修复中,保留原军事工事于城墙之内。对历史遗存实行扣罩式本真保护,就像给文物穿了一个外衣。如今,东城门修复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的一个范例。

  保护古城轮廓,疏理古城空间,给文物于尊严。针对多数古寺、古塔湮没在居民区中的实际,正定共动迁24个片区,2942户居民,30个机关单位,13家企业迁出古城,并拆除违章建筑7万余平方米,古城天际线和古建筑轮廓线自此一览无余。

  “正定做到了!”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慨叹:“正定百姓已经把古城作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体现了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尊严地复活,有价值地存在。”

  乡愁留得住,古韵更浓厚。

  78岁的正定县老干部王志敏,几乎每天都要到各处文物那里转转,为每一处新修建的文物写诗作赋。采访中,他兴致盎然地拿出自己的作品让记者欣赏,《南关城之赋》《重修阳和楼记》……老人一脸幸福地笑着说:“正定古城保护得好,建设得好,我们都是见证人!”

荣国府一角。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志伟 摄

  古城保护带火旅游业,千年古郡迸发时代新活力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时隔5年,再到荣国府旅游,来自天津的红楼爱好者李虹依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新建了大观楼,更换了青砖地面,油饰彩绘金壁辉煌,尤其是《红楼梦》剧情场景的电子屏幕解说,更将人瞬时带入连续剧的经典场景之中。”李虹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正定县在做好景区、景点防控工作的同时,稳步有序推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复工复产。

  “今年景区恢复开放以来,客流量稳步攀升,尤其是京津及周边省份游客明显增多,说明荣国府的名气在不断扩大。”荣国府景区管理处主任于坪兰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获知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选设外景地的消息,他敏锐地看到商机,积极争取与拍摄方合作,聘请古建专家,根据名著《红楼梦》严格设计和建造了这座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电视剧热播后,荣国府迅速“走红”,带动正定旅游业发展,被业界称为中国旅游“正定模式”。

  游完荣国府,再到隆兴寺。摩尼殿内,五彩悬塑倒坐观音恬静自若;大悲阁里,我国最高大最古老铜铸大悲菩萨安然肃立。寺外,整洁的环境、开阔的停车场无不让游客感到舒适自在。

  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定的“旅游兴县”战略前进,正定不断加大古城风貌恢复力度。古城面貌提升和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给旅游注入了新活力,正定旅游更上层楼。

  随着一拨又一拨游客来到正定,停车压力日渐增大。正定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拆掉所有机关单位的围墙,免费开放内部停车位、厕所、开水间。打开“大门”的同时,新建18个停车场,全城3.11万个停车位免费共享。

正定南城门附近的大型免费停车场。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志伟 摄

  “为了解决游客如厕难,县委、县政府先从厕所革命开始,机关单位厕所对外开放,新改扩建厕所625间,实现了便民共享。”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鹏说。

  夕阳西下,地处正定南城门外的“alice”音乐餐吧二层露台上,已经坐满了顾客。

  “当初选择这个地方,就是迷上了这里的环境。”餐吧老板、80后的鲍泽鹏说。

  餐吧对面,南城门的璀璨灯火如在襟袖,护城河音乐灯光秀摇曳多姿,夜光风筝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优美的夜色,闲适的环境,即使只是在楼上吹吹风,也是舒服的感觉。开业3个月以来,每天餐位都要翻台3、4次。”鲍泽鹏笑容洋溢。

7月29日,一对新人在正定南城门下拍摄婚纱照。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打造夜景亮化美化工程,不断丰富夜景、夜市、夜演、夜宿等业态,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商圈都迸发出活力。

  陈饸子、王家烧麦、正定八大碗,咖啡、书吧、冷饮店,每一个门店都生意火爆。古城墙上游人如织,古街巷里灯火辉煌,旅游小火车巡游穿梭。“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夜晚的正定生机勃发。 

  “正定的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古城、文物、历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使正定实现了从门票经济到旅游产业链的全面转型升级。”正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娜介绍道。

  旅游成为正定县域经济新增长极。2019年,正定接待游客1496万人次,旅游收入78.3亿元。

7月29日拍摄的正定府城隍庙。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古城与百姓生活和谐相融

  看着旺泉古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东门里村村民周瑞景恍然若梦。

  趁着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正定建成旺泉古街等3个特色旅游街区。地处其中的东门里村,原来逼仄的小街巷变成了开阔的商业街,村民居住的普通住房,也提升成古香古色的店面房。“如今,光房租每年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周瑞景乐呵呵地说,老百姓从古城改造中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更高了。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求,正定县统筹好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着力建设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

7月29日游客正在正定博物馆造像展厅参观。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百姓家园可商可居,历史文化可感可知。

  该县建设了正定博物馆、城墙博物馆、元曲博物馆等,让历史会说话,让更多民众从文物中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

  “最自豪的是,正定的文物古迹越来越有魅力和尊严,并且就在我们身边。”一位市民说。

  夜晚,阳和楼广场成了人们争亮才艺的大舞台。台上,有人一展歌喉,陶醉其中;台下,人们鼓掌叫好,笑逐颜开。 

  按照“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的标准,正定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洁净城市。

正定县居民在公园中游玩。河北日报通讯员 武志伟 摄

  新改扩建常山公园、子龙广场等15个公园游园,形成开放型公共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26%。

  城市深处609条小街巷,全部整治提升,路面进行了硬化,街道、胡同实现了亮化。每个街道路口,雅致的指示牌为游客清晰地指明方向。

  每天,各类清扫车、清洗车、雾炮车,全天候不间断高频次清扫。洗树、洗路、洗广场、洗便道,城区道路全覆盖全方位保洁。 

  “环境改变了人!市民的素质在提高,一个烟头摁灭了,不见垃圾箱不丢手。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感觉小城这么美!”正定县老干部张五普说。

  漫步在正定,很多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低平的路牙石,方便车辆轻松入位。公共厕所内装配了新风系统,有热水、体重秤、擦鞋机。就连休闲座椅都与众不同,座椅中间安装了小茶几,供游客摆放零食和水杯。

  共享轮椅、免费WIFI、免费直饮水、免费观光车……城市处处彰显着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市民刘裙住在南城门附近的福门里小区。他说,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前些年,小区周围垃圾堆、污水坑遍布,居民出门都躲着走,随着南城墙亮化工程完工、云居湖公园建成,我们小区周边已经成为正定最美的地方。

  7月28日下午,住在西城门边上的乔大爷来到城墙根下,与老友下棋。他们怡然自得的背影,连同斑驳的城墙和遗址公园,被游客一一摄入镜框中。

  此时,正定南城墙,一对昔日的老姐妹,坐在城墙边上,兴致勃勃地聊着天。日光西移,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过去了。

  古城古韵,自在正定。(河北日报记者 赵书华 霍晓丽 张文君)

关键词:凝心聚力奔小康,正定责任编辑:裴妥